孩子自控力差的根源
摘要:常聽身邊的家長們抱怨自家孩子自控力差,容易玩得過了頭,影響學習。自控力強的孩子確實表現得更優秀,來看看孩子自控力差的幾大根源,或許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示。 父母自身缺
常聽身邊的家長們抱怨自家孩子自控力差,容易玩得過了頭,影響學習。自控力強的孩子確實表現得更優秀,來看看孩子自控力差的幾大根源,或許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示。
父母自身缺乏自控力,脾氣暴躁
一些父母本身脾氣就比較火爆,在家長的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也就會變得缺乏耐心、浮躁、脾氣暴躁。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中起著榜樣的作用。如果爸爸媽媽總是因為小事而發牢騷;或者因為孩子做錯事家長就大發脾氣,大聲呵責;或者家庭氣氛緊張,父母經常吵架,孩子長期缺乏安全感,同時缺乏家長的引導,很難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因此,家長以身作則非常重要。在面對做錯事的孩子時,應該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切勿大發脾氣,嘗試通過冷靜溝通與孩子一起分析、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的脾氣也是比較暴躁,總是心情不爽就亂扔東西,建議家長可以冷處理,先不理睬,直到他冷靜下來,家長再去回應他。
父母經常吵架
不和諧的家庭關系使得孩子長期處于懼怕、沒有安全感的狀態,年紀小的孩子判斷力很差,在看到父母爭吵時往往會以為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甚至會懷疑父母不愛自己了。爭吵其實是給孩子樹立錯誤的行為榜樣,孩子很可能會認為,爭吵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而且負面的情緒不需要抑制,只要不高興就可以破口大罵。
營造一個溫馨愉悅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充分感受家長的關愛與溫暖,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才是良好性格、行為習慣的基礎保證。
父母疏于照顧,缺乏親子溝通
孩子的自控力要依靠父母日常生活的引導與教育,如果父母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于孩子不守規則的行為放任自流,缺乏親子溝通,孩子很難形成良好的控制力。
多和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內心需求,家長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可以在生活習慣方面對孩子的行為提出要求,有意培養孩子守規矩的行為習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孩子的自控力培養應著重于社會道德規范和社會責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孩子在集體中要遵守集體規則和紀律,不可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的利益等等。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和原則,不遷就、不隨意改變,漸漸地孩子便會學會控制、約束自己。
(摘自2017年9月6日《科教新報》吳銘/文)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教新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