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昆家庭變遷記
摘要: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夏懷慶張長昆,上蔡縣東洪鎮張康村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在鄉鄰眼中,從前張長昆總是唉聲嘆氣、愁眉不展的模樣,而如今,籠罩在他臉上的陰云不見了,逢人
記者 陳 司 通訊員 夏懷慶
張長昆,上蔡縣東洪鎮張康村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在鄉鄰眼中,從前張長昆總是唉聲嘆氣、愁眉不展的模樣,而如今,籠罩在他臉上的陰云不見了,逢人就夸黨的政策好、干部作風好,要不然,他家一輩子也難打翻身仗。
張長昆是張康村二組的村民,以前他是出了名的貧困戶。父親張洪恩曾患突發性腦出血、搶救后留有后遺癥,臥床10余年,生活不能自理,母親楊變也因長期患病而喪失勞動能力。張長昆本人雖學有水電方面的一技之長,但因必須長期照顧病人,不能外出務工創業;他的妻子任書芳一方面要照顧病床上的父母,一方面還要為兩個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兒子操心,家庭困境可想而知。
張長昆家的窘境引起上蔡縣縣、鄉、村干部的高度重視。一次次上門家訪、一次次促膝談心,不僅幫助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諸多難題,也鼓起了爭取早日脫貧的信心和干勁。為幫助張長昆家早日脫貧,包村的縣、鄉、村干部積極協調,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決定對他家施行“三扶”措施。
一是扶志。張長昆面對其家庭現狀和父母嚴重大病不愈的痛苦,思想壓力極大,一度曾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通過縣、鄉、村幫扶干部做思想工作,對他進行政策宣傳、心靈撫慰,并用身邊勤勞致富典型事跡感染他,以科技致富模范引導他,終于打開了他的心扉,樹立起不怕困難,利用一技之長勤勞致富、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扶貧。針對張長昆家庭貧困狀況,駐村工作隊統籌制定了幫扶計劃,對他家進行多點發力、綜合扶貧。針對其父母大病、久病問題,實施醫療救助,免去其父母合作醫療費,還為其家庭辦理臨時救助款項;針對其家庭生活困難問題,為其家庭辦理農村低保,為其父母辦理了殘疾證,享受殘疾人補貼;針對兒子上學困難問題,落實了教育扶貧政策,辦理了相關補助。
三是扶業。為使張長昆家真正脫貧,防止返貧,縣、鄉、村干部聯動協作,對他家實施多點增收產業扶貧計劃。幫助張長昆辦理小額貸款5萬元,并將貸款資金注入了牧原集團,每年可得到3000元分紅。針對張長昆不能外出打工的實情,村里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程序,確定他為生態護林員,每月工資750元,并推薦他的妻子任書芳在村幼兒園當了生活老師,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同時,還積極幫助他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引導種植芝麻、花生等經濟作物,農業生產效益提高30%以上,不斷拓寬增收渠道。
通過多方面的扶持和幫助,目前,張長昆家人均年純收入超過7000元,成為全村脫貧戶的典型。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