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不停” 在新變局與金融安全間謹慎前行
摘要:新京報漫畫/陳冬在金融自由化進程過半之際,如何在四大變局下既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又同時穩步實現經濟騰飛,當為我國相關部門慎而決之的重要課題。人民幣延續了新年伊始的&
新京報漫畫/陳冬
在金融自由化進程過半之際,如何在四大變局下既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又同時穩步實現經濟騰飛,當為我國相關部門慎而決之的重要課題。
人民幣延續了新年伊始的“開門紅”。據媒體報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83個基點,報6.4832,雖最終收跌,但中間價一度創2016年5月3日以來最高。近期,接連升值的人民幣引發市場關注,未來的行情走勢也成為熱議話題,受到關注的還包括人民幣國際化問題。
人民幣國際化不能冒進
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命脈,因此,對于以人民幣國際化為核心的人民幣崛起戰略,愈是呼聲高漲,愈應謹慎行事。
事實上,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核心,是推動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方向正確,但“崛起”過程艱辛,需要相機而動。美元下臺絕非易事,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崛起需要隨風潛入夜,步步為營。
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前提是資本賬戶開放。目前,我國資本賬戶尚未開放,金融安全有墻保護。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雖然我國也受到重創,但沒有沖擊到人民幣幣值。相比之下,泰銖、馬幣、韓元狂貶,以至于第七經濟體韓國國家破產了。因此,開放資本賬戶意味著人民幣將易受到市場攻擊,已有金融長城或被推倒,如果在我國實力尚不足時,貿然推動人民幣崛起,可能帶來巨大風險。
其實,人民幣國際化只是金融自由化的映射之一。目前,我國金融自由化已完成了四分之三: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經營范圍的擴大化,金融業準入的放開。第四步就是匯率的市場化以及貨幣的自由浮動。
金融自由化引發四大金融變局
在金融自由化進行過程中,也帶來四方面變局:一是金融空轉化,二是金融泡沫化,三是金融扁平化(民間化),四是金融高科技化(復雜化)。
首先看金融“空轉”。金融業放開準入限制后,眾多公司、個人進軍金融業。金融機構林立之下,很難再從以央行為中心的傳統銀行架構出發,利用貨幣政策引導資金走向,調控實體經濟發展。所以,此時出現了“貨幣消失之謎”。從金融機構經營角度看,面對眾多同業競爭對手,利用資金運轉效率,以期利用“錢生錢”的方式突破競爭。錢生錢,就是把錢給張三的金融機構,張三再把它給李四的金融機構,再給王五,由此形成資金空轉。
擊鼓傳花過程中,上家需要抽頭,層層扒皮。如果資金最終進入實體經濟,經過層層倒手,企業融資成本早已高企。然而,對于國家金融安全,恰恰需要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更需要融資成本的適中普惠。
金融空轉下,往往帶來資產泡沫,這就形成了金融自由化的第二變局。
實際上,金融離不開泡沫。正所謂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價格和價值背離的部分就是泡沫。需要注意的是,是否泡沫出現就一定要當即擠破?社會經濟管理上常常伴有一種情緒,泡沫出現就要馬上擠掉,這個觀點實則有待商榷。
就泡沫本身而言,是浮動于價值之上的價格部分,在各種因素的推助下日益膨脹,至于泡沫何時破滅,取決于吹泡沫的技術,而不在于泡沫大小。其實,諸多泡沫對金融和經濟的妨礙可能并非積重難返,若未充分考慮環境的復雜性,而當即擊碎泡沫便反而會釀成金融安全問題。
2015年股市震蕩,國家后續花了大筆銀子救市,有人提出批評,認為當借此契機擊碎股市泡沫。然而,他們并未看到的是,如果不花巨資救市,破產的不僅有進行融券的大批受眾,證券公司、做股票質押的上市公司,以及銀行都將緊隨其后。即便不論公司,但銀行破產造成的擠兌風波帶來的社會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又如,2015年8·11匯率改革,彼時將高估的中國人民幣幣值一下貶了3%,把匯率計算方式調整一下,輕微戳破了所謂匯率泡沫,這導致在2016年一年內,中國外匯儲備從4萬億迅速縮水到3萬億。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采取了一些行政措施扭轉了這一局面。
當然,對泡沫的容忍并不意味著不警惕其可能蘊含的金融風險。而是要在充分權衡下,擇機而動,對金融泡沫的靜觀也是一種行動。
第三個變局是金融出現扁平化。當下,金融機構多如牛毛,金融從業人士摩肩接踵,人人都在搞金融。在金融扁平化的過程中,資金脫實向虛隨之而起,熱錢的流經促發了種種龐氏騙局。百姓多年辛苦錢成為了e租寶、華贏凱萊一紙沒有邊際的許諾,水落石出后,又可能釀成社會群體事件。這些都在切實影響著國家安全。
金融科技帶來新型金融沖擊
第四個變局是金融的高科技化,也即復雜化。
目前,金融復雜程度超出想象,運作幾近程式化。諸如股市波動,或與國外對沖基金等以復雜交易手法進行的量化交易有關;又如黑池交易,恐怕大多數金融學者也搞不清;甚至連最主要的載體貨幣也隨著技術在發生變化,信用評級、供應鏈金融等逐漸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而移動支付的崛起更推助了,大量金錢在無形空間地迅速流動。如果黑客破解了第三方支付技術,一個病毒就可能讓大筆金錢迅速轉移。這些高科技金融模式和產品正在改變世界的金融運行,也在影響著我國金融安全。在此背景下,國家安全需要掌控金融高科技,應對金融自由化和穩健發展金融國際化。
金融是國家命脈,風險是金融的同義語。正因如此,金融需要審慎從事,從業者需要資質門檻,行業則需要牌照規范予以界別。
資金是現代社會聯系的紐帶和利益分配中樞,歷史上國運興衰往往和金融密切相連,如果不是郁金香泡沫,海上馬車夫荷蘭作為世界經濟中心的位置能夠延續多年;如果不是盧布的暴跌,站到坦克車上的葉利欽未必能使蘇維埃改旗易幟。金融對于國家安全的影響古已有之,在金融自由化進程過半之際,如何在四大變局下既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又同時穩步實現經濟騰飛,當為我國相關部門慎而決之的重要課題。
□田利輝(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青年長江學者)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