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要把“愛”變成“害”
摘要: 周刊記者 侯岱君愛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但是有些父母恨不得天天把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嘴里,殊不知,過度的寵愛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溺愛。不要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近日,
周刊記者 侯岱君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但是有些父母恨不得天天把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嘴里,殊不知,過度的寵愛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溺愛。
不要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
近日,市民王勤告訴記者:“我去幼兒園接孩子時,我家彤彤跑得急了,不小心踩到前面一個小男孩的腳,小男孩踉蹌了一下,并沒有摔倒。我覺得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彤彤也道歉了,可是小男孩的母親不依不饒,大聲吵鬧。雖然男孩的父親在一旁不斷勸阻,但男孩的母親絲毫不聽。男孩躲在父親的懷里,被自己的母親嚇得哇哇大哭。”說起這件事,王勤顯得有些無奈。
市區某幼兒園老師張穎表示,因為孩子們的小摩擦而引發家長之間發生爭執,這種情況并不鮮見。而且,在這種事情中,家長的激烈表現往往更容易嚇到孩子。
此外,家長一味地道歉也是不對的。其實,孩子之間因打鬧造成的傷害往往是無心的,也并不嚴重,甚至雙方并沒有因此產生負面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味道歉既無法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還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種處理方式不妥當。
選擇正確的方式去愛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都盡力在孩子身上傾注自己所有的愛,給予孩子最好的關懷。但是,愛孩子也需要正確的方法。
近日,在一小區娛樂場所,記者看到兩個孩子因游戲發生爭執,一名家長選擇安慰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在玩耍時產生磕磕碰碰再正常不過了,只要不是危及身體安全的傷害,我們家長稍加安撫就可以了。”家長劉云對記者說。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問題完全可以交由孩子自己去解決,家長只要做好指導就可以了,如果過度敏感,不僅容易導致事態升級,嚇到孩子,還會為孩子樹立一個壞榜樣。
市區心理學教師李璐介紹,溺愛心理是普遍現象。導演波蘭斯基曾經拍攝過一部影片,名為《殺戮》,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幼兒園的兩個小朋友大打出手,雙方家長為此坐在一起進行交流。一個多小時的交流最終演變成一場鬧劇,而此時兩個小伙伴已經和好如初。“我認為,父母應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在此基礎上學會關注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別人的需求和想法。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一味苛責,而要耐心分析、適時引導。不要把對孩子的‘愛’變成一種‘負擔’,甚至是‘傷害’。”李璐說。
責任編輯:db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