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摘要: 聚焦易地搬遷產業扶貧 實現貧困群眾安居樂業泌陽縣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本報訊 (通訊員 陳功坤)泌陽是省級貧困縣。目前,該縣易地搬遷總規模838戶3214人
聚焦易地搬遷產業扶貧 實現貧困群眾安居樂業
泌陽縣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本報訊 (通訊員 陳功坤)泌陽是省級貧困縣。目前,該縣易地搬遷總規模838戶3214人,規劃建設縣產業集聚區苗樓、馬谷田鎮堡子、銅山鄉焦竹園、下碑寺鄉石灰窯和春水鎮春水街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在易地扶貧搬遷中,該縣圍繞建立一個扶貧車間、建設一處光伏發電站、發展一批特色產業、安置一批穩定就業、提供一份集中理財“五個一”,科學謀劃,強力推進實施,確保搬遷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
發揮特色優勢,選準搬遷貧困群眾致富路。一是突出政策引領。該縣成立泌陽縣易地扶貧搬遷領導小組,并建立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制度,明確由縣四個班子領導分別擔任安置點建設組長。該縣在出臺《泌陽縣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產業發展,出臺了《泌陽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管理服務方案》、《泌陽縣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穩定就業實施方案》、《泌陽縣盤活土地資源、促進易地扶貧搬遷戶增收實施方案》、《泌陽縣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實行交辦式督導,加快推進光伏發電、扶貧車間、特色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二是抓好科學布局。按照“三個有利于”的要求,通過實地勘察、調研、論證和自然災害風險評估,選定5個集中安置區,即靠縣產業集聚區的苗樓集中安置區,靠五峰山象河谷景區的下碑寺鄉石灰窯集中安置區,靠萬畝梨園鄉村旅游景點的馬谷田鎮堡子集中安置區,靠焦竹園鄂豫邊革命紀念館紅色旅游景點的銅山鄉焦竹園集中安置區,靠鄉鎮政府所在地的春水鎮春水街集中安置區。三是謀劃產業支撐。本著“一地一業”的原則,在抓好光伏產業、扶貧車間等項目的基礎上,通過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帶動搬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在下碑寺鄉石灰窯集中安置區重點發展旅游業、養殖業,在銅山鄉焦竹園集中安置區重點發展旅游業,在馬谷田鎮堡子集中安置區重點發展林果業,在春水鎮春水街集中安置區重點發展服裝、電子等加工業,在縣產業集聚區苗樓集中安置區重點引導搬遷貧困群眾就近就業。
強化要素支撐,織牢產業扶貧保障網。一是政府直投,定向發力。采取財政投資的方式,建立一廠一站的產業幫扶格局。該縣財政投資320萬元,在4個鄉鎮集中安置區分別建設一個10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可安置搬遷貧困群眾40人,人均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在縣產業集聚區投資1650萬元建成兩個1.5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納入苗樓集中安置區的管理運營資產,所得收益用于苗樓集中安置區發展和搬遷貧困群眾脫貧。投資920萬元在4個鄉鎮集中安置區分別建設一處村級光伏發電站,可實現60戶搬遷貧困戶每戶年均收益3000元。二是以獎代補,激發活力。該縣出臺了《中共泌陽縣委、泌陽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大建檔立卡貧困對象扶持力度的意見》、《泌陽縣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對搬遷貧困群眾發展夏南牛、食用菌、林果業等特色產業的,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每人3000元的產業扶貧到戶資金。目前,已經補助資金158萬元。三是金融扶貧,巧借外力。大力實施金融扶貧工程,高標準設立6000萬元風險補償金,由縣企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直接為貧困戶擔保貸款,解除了銀行的后顧之憂,提高了貧困戶的戶貸率,為搬遷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采取為搬遷貧困群眾授信的方式,累計發放扶貧貸款838萬元,戶貸率在20%以上。四是技能培訓,增強內力。依托該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就業培訓中心、鄉村培訓基地等平臺,整合“陽光工程”、“春蕾計劃”、“雨露計劃”,加大對易地搬遷貧困群眾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對參加縣內就業培訓的,給予每人每天40元的補貼;對參加市外省內培訓的,給予每人450元的一次性交通住宿補貼。目前,累計培訓1656人次。
創新幫扶模式,打造穩定脫貧動力源。一是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模式。開展“百企幫百村”專項行動,依托恒都食品、億健食品、豐盈制衣等12家龍頭企業,投入資金1560萬元,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采取建立產業幫扶基地、轉移就業等形式,可帶動500多名有勞動技能的搬遷貧困群眾穩定脫貧。二是實施扶貧公司帶動模式。該縣財政投資5000萬元注冊成立泌陽縣扶貧開發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對易地扶貧搬遷“三塊地”資源、光伏扶貧、扶貧車間等項目進行管理。該縣出臺了《泌陽縣關于盤活易地扶貧搬遷遷出區和安置點資源推動后續發展的指導意見》,盤活遷出區耕地、林地、宅基地“三塊地”資源,做好拆舊復墾土地指標交易、收儲流轉等工作,完成交易復墾券200畝,交易額6000萬元,按照每戶5萬元的標準,為搬遷貧困群眾提供一份集中理財、定期返還的穩定收益。該公司把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搬遷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實現了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三是實施黨群創業服務社帶動模式。依托全省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在全省率先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平臺——黨群創業服務社,主要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為貧困群眾提供土地流轉、勞動用工、信息技術等免費服務。將光伏發電、扶貧車間等集體經濟收益注入黨群創業服務社,完善與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機制,建立一批產業幫扶基地,帶動貧困戶入股分紅。目前,4個鄉鎮集中安置區所在村級集體經濟總量已達2890萬元,受到省委領導的充分肯定。四是實施電商服務站帶動模式。利用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扶貧。在苗樓集中安置區的標準化廠房,由社區服務中心負責,通過招租分紅的方式,吸引電子商務企業入駐。在其余4個鄉鎮集中安置區分別建立電商服務站,由縣財政給予一定補貼,打通了搬遷貧困群眾銷售產品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搬遷貧困群眾的產品銷售額超過1800萬元,實現利潤540多萬元。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