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公用電話亭
摘要:□晚報記者 袁敏 張麗麗 曾經,公用電話亭在我市遍地開花,承載著眾多外來務工者、學生族的思鄉之情,排隊打電話的情景似乎歷歷在目。然而,現在幾乎人人擁有一部手機,
□晚報記者 袁敏 張麗麗
曾經,公用電話亭在我市遍地開花,承載著眾多外來務工者、學生族的思鄉之情,排隊打電話的情景似乎歷歷在目。然而,現在幾乎人人擁有一部手機,公用電話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在街頭巷尾再也尋覓不到它們的蹤影。
一張張電話卡勾起回憶
冬日的周末,難得有如此明媚的陽光。家住市驛城區雪松街道地礦院社區的劉平吃過早飯便開始收拾屋子,準備下午搬到新購買的房子里居住。她在陽臺的柜子里找到一個沉甸甸的鞋盒,打開一看,是一張張略顯破舊的電話IC卡,這讓她陷入沉思。
2004年9月,高中畢業的她考上黃淮學院,離開生活了18年的鄉鎮。由于家里條件不好,劉平讀大一時,和很多同學一樣,通過信件和公用電話與家人聯系。那時候,劉平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張電話IC卡。她非常珍惜,即使里面的錢用完了也沒舍得丟掉。從此,她養成了收集電話IC卡的習慣。
在此后的兩三年里,每當劉平想家的時候,就會跑到宿舍樓下的公用電話亭,等前面的人打完電話后,趕緊跑過去把電話IC卡插進去,先撥前面的卡號,再撥家里的固定電話號碼,為的就是聽一聽母親的嘮叨、父親的叮嚀。公用電話亭,在劉平當時看來就是連接她和家的紐帶。
“那時候,駐馬店市區的大街小巷都設置有公用電話亭,只要你擁有一張電話IC卡,或是201卡、301卡,就能通過公用電話亭與外界聯系。”劉平說。
此外,公用電話亭還具有110、119、120等應急電話撥打功能,承擔著城市公共設施的職能,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符號。
公用電話亭承載思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越來越普遍。大三暑假時,劉平用自己打工掙的錢買了一部手機,使用公用電話亭的機會就少了。參加工作后,劉平更沒有用過公用電話了,學校和市區的公用電話亭受到冷落,很多成為別人存放物品或者張貼小廣告的地方。
“如今手機普及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公用電話亭已經銷聲匿跡,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劉平說。
說起公用電話亭,30歲以上的市民都有自己的回憶。秦先生告訴記者,上高中的時候,他經常用公用電話往家里打電話,每周打一次,每次十來分鐘。每到下課、周末,就有很多人在公用電話亭前面排隊打電話。他說,當時為了打一個電話,很多同學甘愿排半個小時的隊。
“在手機尚未普及的時候,公用電話的確發揮了它的作用,方便了市民生活。”秦先生說,公用電話亭承載著眾人的思念,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公用電話亭銷聲匿跡,只能說時代發展得太快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