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滿滿的俄羅斯風情
摘要: 王光勝收集的俄羅斯族樂器和俄語書 陸培法 阿爾達克攝
![]() |
王光勝收集的俄羅斯族樂器和俄語書 |
![]() |
王光勝收藏的反映俄羅斯族迎親情景的照片 |
“塔城”之意取“塔爾巴哈臺”和“綏靖城”中的二字定名。因地處新疆塔爾巴哈臺山以南,流淌著縱橫交錯的大小河流,其中5條河流穿城而過,塔城又被譽為“五弦之都”。河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斷,滋潤著十多萬小城居民。
在今年的初冬季節里,本報記者回到久違的塔城市。這里洋溢著俄羅斯族人的濃郁風情。走在塔城市街頭,經常有會說漢語的俄羅斯族人擦肩而過。那一剎,耳畔似乎又傳來悠揚的手風琴聲,從春寒料峭的白楊林中飄然而至;空氣中偶爾飄來“列巴”(俄式面包)的陣陣清香;那臨街而立的俄式建筑——紅樓里,遠遠地傳來高跟鞋清脆的“嗒嗒”聲……
塔城就是我們的故鄉
一片片葡萄藤已經攀援上架,陽光透過枯黃的葉子灑在地面斑駁成影。蘋果樹、杏子樹、桃樹、李子樹、櫻桃、草莓、樹莓生長在院子的各個角落。這個院子的女主人是新疆塔城地區俄羅斯族文化協會會長王光勝。
走進屋內,客廳墻上掛著俄羅斯田園風格的油畫,室內的門簾、窗簾、臺布、被罩、枕套、床圍等物品,都繡有不同色彩的幾何、花草圖紋,濃淡相宜、雅致大方。這些都是她的十字繡、掇花和鉤花作品。王光勝說,掇花是俄羅斯族民間幾近失傳的一種刺繡工藝,現在會掇花的人已經不多了,所以她想開一家具有俄羅斯族特色的刺繡店,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2012年,王光勝成為塔城地區“俄羅斯族巴斯喀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同年成為塔城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告訴本報記者,她的兒子和侄女作為年輕一代的俄羅斯族人,已經不會說俄語,對本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多。所以,塔城俄羅斯族文化協會致力于發揚俄羅斯族的傳統文化,平時還會組織協會的人給其他俄羅斯族人教授舞蹈、民歌、語言等。
步入祖國的新時代
俄羅斯族人自入居塔城地區后,為塔城市帶來了種養殖優良品種和先進的手工業、農業、牧業、養殖業技術,他們善于駕駛汽車、制皮革、修理自行車、手表、縫紉機等各種家用品。居住農村的俄羅斯族則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栽培優質水果、放蜂取蜜、改良牲畜、開展漁獵,生產效率不斷提高。
塔城市的俄羅斯族按照輩份長幼分居,他們的房間窗明地凈,裝飾樸實優雅,充分體現了他們愛清潔、講衛生的民族特性。服飾豐富多彩,老年人男的多喜歡穿制服、馬褲、皮靴和皮鞋,女的穿連衣裙。年輕人則喜歡追逐社會潮流,穿戴時裝。
王廣勝說:“我的爺爺是天津人,姥爺是山東人,奶奶和姥姥是俄羅斯族,父母是混血兒,我和丈夫也都是混血兒,現在我們只在家里說俄語。”她說,老一輩俄羅斯族人逐漸過世,年輕一輩又大多不太會說俄語,但在生活習俗上仍然保留著俄羅斯文化的傳統。
年輕時的王廣勝喜歡穿“布拉吉”(帶著蕾絲花邊的連衣裙)。這位從事翻譯工作多年的俄羅斯族后裔現在是塔城市政協委員。她說,在歷史發展的滾滾長河中,塔城俄羅斯族人后裔的語言、服飾、飲食、習俗等已融入了太多其他民族的元素,列巴(面包)、瑪洛什(冰激凌)、阿津諾什嘎(踢踏舞)等一些傳統技藝也被其他民族吸納,他們與塔城各民族相融共生、友善互助。
(本版文字由本報記者陸培法、阿爾達克采訪整理,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百度。)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