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技術讓水體“自我保健”
摘要:原標題:石墨烯技術讓水體“自我保健” 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無錫發生嚴重供水危機。10年后,太湖水質如何?作為“河長制”發源地,無錫在治水之路
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無錫發生嚴重供水危機。10年后,太湖水質如何?作為“河長制”發源地,無錫在治水之路上有了哪些新思路新舉措?日前,科技日報記者隨中央媒體采訪組對太湖流域河長制建設進行了探訪,無錫是此行的第二站。
“10年來,在太湖流域經濟總量增長1.5倍、人口增加1100多萬的背景下,太湖流域供水安全得到保障,河網水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太湖水質穩中向好。”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吳文慶介紹道。
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數據表明,近5年來,太湖水質顯著改善,從原來的Ⅴ類提升至Ⅳ類;氨氮濃度下降了38.9%,總氮濃度下降了16.2%;22條主要入湖河流已連續3年消除劣Ⅴ類,其中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占54.5%,提高了22.7%。
數據變化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對河湖治理的支撐。初冬時節的貢湖灣,薄霧輕起,不時有越冬的鳥兒從水面掠過。站在貢湖灣邊,無錫市太湖新城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丁旭初介紹,國家水專項課題“太湖貢湖生態修復模式工程技術研究與綜合示范”的實施,對貢湖灣水生態環境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專家幫助我們構建了水中植物生態系統,在水里種了50多種植物,以保持水質長效穩定”。
在無錫市水利局局長張海泉看來,2007年藍藻爆發后,無錫率先推行“河長制”。10年來,積攢了一些經驗,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以創新驅動引領推動“河長制”常抓常新。創新主要體現在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兩個方面。
“就科技創新而言,一是要加大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在河湖治理上的應用,比如無錫利用石墨烯技術改善水質;另一方面,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加強河湖管理信息化建設,將無錫‘河長制’提升到更高水平,這也是我們明年的工作重點。”張海泉表示。
據介紹,今年3月,無錫市梁溪河北側的泰康浜采用石墨烯光催化技術對水體進行了治理。將長得像“漁網”的石墨烯光催化網放在水里,只要有可見光,它就可以幫助分解水中的有機物質,讓水體恢復自凈能力。張海泉認為,石墨烯光催化技術的作用類似于“中藥”,對水體具有保健作用。
除應用石墨烯技術治水之外,對“臭名昭著”的藍藻,無錫市還在想辦法變“害”為寶,在藍藻資源化利用上做文章。無錫新安水藻分離站,在藍藻繁殖旺盛的季節,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處理,日處理藻漿3000噸。
“藻漿被處理成含水量85%的藻泥或含水量低于10%的藻粉,藻泥可以用于沼氣發電、生產有機肥,藻粉可以用于制造生物塑料等。” 無錫市藍藻治理辦公室副主任張錚惠介紹。
對于河湖管理信息化的未來,張海泉進行了展望。“目前河長巡河都是人工完成,通過信息化技術改進,未來河長打開手機APP就可以看到河道情況。明年,我們將在水質自動化監測、水質信息在線傳輸、河道重要節點全景視頻覆蓋、遠程監控和電子化巡河方面積極謀篇布局。”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8日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