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發布
摘要:12月18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豐田汽車公司聯合編著的《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2017)》(2017年汽車紅皮書)在北京發布。這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豐田汽車公司第三次推出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年度報告。
12月18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豐田汽車公司聯合編著的《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2017)》(2017年汽車紅皮書)在北京發布。這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豐田汽車公司第三次推出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年度報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汽車處副處長馬春生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其他部委共出臺了包括《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等30多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助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重要成績,產品質量明顯提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了車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委員會,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法規建設。今后,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將從深入貫徹落實中長期發展規劃、繼續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統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不斷嚴格節能減排要求等方面推進汽車產業健康和快速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在致辭中詳細介紹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在汽車技術發展報告(汽車紅皮書)、產業發展報告(汽車藍皮書)等方面形成的研究報告體系,并對我國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節能汽車發展情況進行了剖析。據介紹,2016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500多位專家編制并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同時啟動了技術路線圖的深化研究和年度評估工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通過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年度評估導入2017汽車紅皮書,整合優勢資源,使得該項技術報告的內涵進一步豐富,精心打造了“綜合評估報告全面洞察、專題評估報告深刻聚焦、技術數據透視未來趨勢”的三位一體的中國汽車技術年度報告框架體系。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吉田耕三在致辭中表示,在處于產業和技術加速變革的今天,豐田汽車將緊抓戰略機遇,基于豐田在2015年提出的《環境挑戰2050》戰略目標,將繼續推進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插電式混合汽車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環保技術。據介紹,截至當前,豐田在全球銷售了超過1000萬輛的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市場導入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并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實證示范。
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產業研究院運營總監馮錦山對2017汽車紅皮書進行了內容主旨發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公維潔對專題評估報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年度進展評估》進行了解讀。據介紹,我國汽車產業在發動機熱效率、低風阻、輕量化、混合動力等節能汽車領域取得新突破,在純電動汽車全新平臺開發、高性能插電混合系統、整車能耗、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驅動電機本體功率密度等方面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自動駕駛平臺、自主車載操作系統、LTE-V技術標準及產品、5G技術等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達到了國際同步,駕駛輔助級(DA)自動駕駛已實現產業化,并加快向部分自動駕駛(PA)和有條件自動駕駛(CA)邁進,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速度明顯超過預期,其發展進度有望比技術路線圖設定的目標提前。
報告深刻聚焦汽車產業技術“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變革,主要包括“綜合評估報告全面洞察、專題評估報告深刻聚焦、技術數據透視未來趨勢”三大模塊。綜合評估模塊包括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汽車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汽車制造等七個關鍵技術領域的年度進展進行評估。專題評估則依托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細分領域技術進展,進行了深入分析。數據透視模塊進一步擴展了關鍵數據,仍以采用圖表為主、文字為輔的表現形式,通過簡短的文字說明呈現技術發展趨勢。
報告將有助于廣大讀者不斷深化對中國汽車產業技術進步進程的認識,并對汽車行業管理部門、企業決策部門、企業技術戰略研究機構等具有參考價值。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