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縣扶貧車間圓貧困戶脫貧致富夢
摘要: 本報訊 (通訊員 宋超喜)時值初冬,盡管室外寒意逼人,但新蔡縣龍口鎮張吳莊村的扶貧車間里卻暖意融融,40多臺縫紉機一字排開,一塊塊服裝面料在縫紉機板上來回穿梭,工人
本報訊 (通訊員 宋超喜)時值初冬,盡管室外寒意逼人,但新蔡縣龍口鎮張吳莊村的扶貧車間里卻暖意融融,40多臺縫紉機一字排開,一塊塊服裝面料在縫紉機板上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忙著趕制一批校服訂單。
“多虧村里建了扶貧車間,讓俺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既照顧了俺患病的丈夫,又兼顧了家里的農活,扶貧車間真是圓了俺的脫貧致富夢。”正在扶貧車間忙碌的貧困戶劉蓮霞說。
劉蓮霞是張吳莊村委文莊人,是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吳海彬患有強直性脊柱炎,不能從事高強度勞動。兩個孩子,大的14歲,在鎮中學就讀,小的6歲,在村小學就讀。為了給丈夫看病,家中欠了不少外債,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劉蓮霞與丈夫常常唉聲嘆氣。
今年4月,村里扶貧車間建好后,村里來的幫扶工作隊找到了劉蓮霞,介紹她到扶貧車間打工。劉蓮霞不懂縫紉技術,廠里便組織人員對她進行免費技能培訓。現在,劉蓮霞每月收入有近2000元。
今年34歲的謝紅麗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肢體殘疾。幾年前,她在浙江一家服裝廠務工。在外打工的她,放心不下殘疾的丈夫與上學的孩子,就回到了家。村里建了扶貧車間,讓謝紅麗精神為之一振:“俺寧愿苦干也不愿苦熬,這扶貧車間建的真好。俺是熟練工,每月能掙3000多元呢,既照顧了家庭,又不耽誤掙錢。”
窗外的陽光透過窗戶照進扶貧車間里,暖暖的陽光照在謝紅麗臉上。
像劉蓮霞、謝紅麗一樣,張吳莊扶貧車間吸納了本村及周邊等村20多名貧困家庭的婦女來廠務工。
張吳莊村服裝扶貧車間是村里成功人士張蘇華創辦的。今年41歲的張蘇華中學畢業后,相繼在溫州汽車座墊、服裝廠務工。憑借多年做汽車座墊、服裝累積的經驗,今年春季,張蘇華決定回到家鄉,在張吳莊、籠張莊建扶貧車間,安排不能離家的貧困戶就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
“扶貧車間從今年4月建成投產以來,我們的服裝訂單源源不斷,生產勢頭十分紅火。”張蘇華信心滿滿地告訴筆者,“為了讓工人保質保量完成訂單,我們每天中午還為加班工作的工人準備了午餐。”
扶貧車間建村頭,貧困群眾笑開顏。張吳莊村黨支部書記張輝告訴筆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我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把扶貧車間建在貧困村村頭,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有活干、有錢賺,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