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質形態激子素存在有“確鑿證據”
摘要:原標題:新物質形態激子素存在有“確鑿證據”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美國物理學家聲稱,他們觀察到物質的前驅階段,首次用“確鑿證據”,證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美國物理學家聲稱,他們觀察到物質的前驅階段,首次用“確鑿證據”,證明了激子素(Excitonium)這種新物質形態的存在。這種物質形態最先由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提出,已困擾科學家50年。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有助于揭示一些量子謎團。
理論認為,激子素由激子組成,是一種冷凝物,它像超導體、超流體或絕緣電子晶體一樣,表現出宏觀量子現象。當一個電子受到激發躍遷時,會留下一個空穴,這個空穴的表現就像帶正電的粒子,會吸引逃逸電子。當逃逸電子和空穴配對時,會形成復合粒子——激子。
為了揭開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形態,研究人員用一個測角儀對一個電子能量損失光譜儀進行改造,獲得了“動量解析電子能量損失光譜儀”,這種新設備對激發更敏感。研究人員可以用它精確測量電子的動量,而且首次測量了粒子的激發。他們甚至能觀察到激發前兆,即當物質接近臨界溫度時出現的軟質等離子體階段,這就是到他們證實物質形態存在的“確鑿證據”。實驗中,他們研究了過渡金屬二硒化鈦(1T-TiSe2)的非摻雜晶體,并在不同的裂解晶體上重現了結果5次。
研究負責人之一、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皮特·阿班蒙特說:“自20世紀60年代理論物理學家貝爾·哈爾普林創造激子素這一術語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試圖證明它的存在,理論家們也一直在爭辯其究竟是絕緣體、完美的導體還是超流體。20世紀70年代以來,有多位物理學家發表了其存在的證據,但他們的發現并非確定性證據,可用傳統的結構相變來解釋。”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揭示一些量子謎團,因為研究宏觀量子現象對于我們理解量子力學至關重要;也有助于科學家進一步厘清金屬—絕緣體的過渡,激子凝聚或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