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用車新規之下 中國品牌如何突出重圍?
摘要: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該辦法對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的編制和標準管理、配備和經費管理、使用和處置管理及監督問責等方面做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該辦法對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的編制和標準管理、配備和經費管理、使用和處置管理及監督問責等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黨政機關公務用車】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形形色色的公務用車一直馬路上流動的“風景線”。它不僅引導了國人的購車理念,也讓不少車企煥發了“第二春”。然而一些價格不菲的公務用車及公車私用等現象也讓民眾對公務用車頗有非議。在這種情況下,對臺一部公務用車的采購標準、使用規范、監督管理的規章制度勢在必行,《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和2011年1月6日印發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相比,新規有了這些方面的變化:1、明確了公務用車的車型及其用途;2、明確了公務用車車型的排量、采購價格;3、明確了公務用車的配備及經費管理部門;4、明確了公務用車管理及處理辦法;5、明確了公務用車的監督和問責。可以說今年頒布實行的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相對于2011版更加全面,不僅利于公務用車使用單位實際操作,也利于民眾對于公務用車的監督。
辦法第十三條中規定。“黨政機關應當配備使用國產汽車,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按照規定逐步擴大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同時,在第十四條中規定,“黨政機關原則上不配備越野車。確因工作需要,按照程序報批后,可以適當配備國產越野車。越野車不得作為領導干部固定用車。”在這里,筆者不禁有些疑惑,這里的國產汽車是廣義上所有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呢,還是窄義上特指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呢?
一般而言,通常我們將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中外合資車企所生產的汽車,這種汽車,俗稱為合資品牌汽車,如一汽大眾、東風雪鐵龍等。另一種則是由純粹中國車企生產的汽車,這種汽車,俗稱為中國品牌汽車,如比亞迪、長安等。如果按照上述規定,似乎合資品牌汽車和中國品牌汽車都被涵蓋在這個范圍之內。
相較于中國品牌汽車而言,合資品牌汽車在公務用車的優勢更大一些。2011年的辦法頒布之后,不少合資品牌車企針對于公務用車售價不超過18萬,排量不超過1.8升的標準紛紛推出了“雙18”的“政采版”車型,以至于1.8T的帕薩特幾乎成為了公務用車的代名詞。
難道,公務用車就一直是“洋品牌”汽車的天下?當然不是,公務用車的采購,有著比較強的政策導向性,因此通過《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可以一窺對于政策傾向。2012年,《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出臺,讓進口汽車已基本無緣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采購。而在2014年初經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批準,《關于軍隊貫徹落實 〈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措施》的下發標志著軍隊公務用車將實行集中采購,并且選用國產自主品牌汽車。此后,在路上看到噴涂有公務用車標識的車輛,越來越多的是中國品牌汽車,而“洋品牌”汽車。
在中國品牌汽車在公務用車上是不是只能依靠政策呢?當然不是。隨著中國品牌越來越多的“洋為中用”,其外觀設計、內飾品質以及“底盤、變速箱、發動機”這三大件上已經和合資品牌汽車難分伯仲。帝豪EC7、寶駿310這兩款中國品牌車型以27676和27528輛的銷量,在2017年11月的轎車銷量榜上分列第9和第10位。而哈弗H6和五菱宏光更是統領中國品牌車型橫掃合資品牌車型,將SUV及MPV銷量冠軍的寶座牢牢地拽在手中。
客觀地說,中國品牌汽車這些年的進步是喜人的,所獲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僅憑目前的實力,想去撼動合資品牌汽車的“江湖地位”,還是力有不逮。盡管中國品牌汽車目前已經能夠完全滿足公務用車中的機要通信用車及執法執勤用車的需要,但是在某些特殊場合,中國品牌汽車則顯得“分量”略有不足。一方面這和有些中國品牌汽車有著“山寨”前科有一定的關系,另外一方面也和部分人依舊有著中國品牌汽車品質不如進口汽車乃至合資品牌汽車好的固有思維有關。
那么中國品牌汽車如何能夠突破合資品牌汽車的“圍追堵截”呢?答案依舊在規定的第十三條中。在十三條中規定,黨政機關帶頭使用新能源車。目前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如滿天星斗一般數不勝數,有不少中國品牌甚至已經公布了其燃油車型停產的時間表。而合資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車型寥寥無幾。可以說,在新能源車型的布局上,中國品牌完勝合資品牌。如果這個勢頭能夠保持下去,那么中國品牌汽車取代合資品牌汽車并非“癡人說夢”。
通過新頒布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不難看出國家對于中國品牌汽車的重視程度。相信只要中國品牌車企能夠不驕不躁,沉下心來進行獨立自主研發,就一定能實現“彎道超車”,讓中國品牌成為中國銘牌!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