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防風險任重道遠 監管格局料更強更優
摘要: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體系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金融創新、金融科技等也加速滲透到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同時,金融的復雜性、關聯性不斷增強,對金融監管提出新的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體系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金融創新、金融科技等也加速滲透到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同時,金融的復雜性、關聯性不斷增強,對金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
近日監管層頻頻強調,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將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其中,防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成為重中之重。業內人士表示,強監管、去杠桿格局料持續,監管部門整治金融市場亂象、遏制脫實向虛的決心會更加堅定。另外,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成立,也意味著未來監管導向是功能監管、行為監管。未來各種交叉套利、偽金融創新的空間會越來越小,金融機構違法違規成本會越來越高。
防風險被放在更重要位置
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在署名文章中提出“既要防止‘黑天鵝’事件發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風險發生。”此后周小川呼吁,中國要重點防止“明斯基瞬間(時刻)”出現所引發的劇烈調整。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多次表態,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重要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看來,目前的金融風險主要表現在風險點多、結構失衡突出、脆弱性明顯上升等。目前我國經濟對金融領域提出非常大的挑戰。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防風險作為下一步任務,而金融風險的源頭就在于高杠桿。企業和地方政府應該重點關注兩大部門:一是部分國企債務風險較高,二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劇。
中國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副局長劉志清認為,當前銀行業外生風險總體可控,經濟轉型產生的損失也將逐步吸收。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金融體系內生性風險明顯上升:一是影子銀行風險。監管套利驅動的影子銀行體系在為市場提供更多金融產品選擇的同時,也增加了潛在的系統性風險。二是新金融業態潛在的系統性風險。由金融科技推動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便利性,提升了經營效果,但對金融穩定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三是市場波動風險。規?;洜I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體系的復雜性和系統性風險,比如風險會在機構間、市場間、產品間傳導。四是流動性風險,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通過同業投資,利用互聯網金融快速擴張,短期批發融資占比高,加劇市場流動性和融資流動性,易發生系統性風險。
強監管補短板格局料延續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防風險任重道遠,因此強監管、補短板格局料延續。一方面,2017年以來,多項重要的金融監管措施接連落地,并有多項文件正在征求意見中。監管部門著力補短板,使得我國金融監管體系更趨優化。另一方面,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全新金融治理架構初步形成。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程實指出,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要職能包括統籌金融改革發展和監管,協調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大監管”勢在必行:一方面,央行的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雙支柱調控框架逐步成型,除了CPI之錨外,資產價格和金融市場波動成為央行關注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混業監管制度將以超預期的速度陸續出臺,剛推出的“資管新規”已經體現出新框架下統一同類金融產品監管標準的思路。
央行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簡稱資管業務)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攀升。
統一監管對于重塑資管行業本源,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券商分析人士預計,資產管理業務被明確定義為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這也是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最為關注的潛在風險點之一。預計后續包括銀行理財新規等監管細則將加速出臺,針對表外業務、“影子銀行”等領域的監管力度將不斷升級。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曾剛看來,“影子銀行”亂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部分交叉業務的監管上存在分割,不同類型機構的監管標準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形成了監管套利空間和動力。未來的重點預計會在推進功能監管方面,統籌交叉業務領域的統一監管規則,搭建相關的信息統計體系,并在此基礎之上,強化不同監管部門之間的職責邊界和監管問責,提高協調機制的決策和執行力。
除了彌補制度短板、加強協調監管,未來監管部門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規套利成本也是大勢所趨。今年以來,證監會、銀監會等接連開出“天價”罰單,體現了監管部門嚴守金融風險底線、堅決出清違法違規亂象的決心,對于行業震懾作用極大。
多位專家指出,敢于“亮劍”、勇于“揭蓋子”、“打板子”,成為今年金融監管的關鍵詞。從長遠來看,提高處罰力度、增加違規成本,已成為整治金融市場亂象的必要手段。深化整治金融市場亂象工作,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才能促使金融機構找準定位,回歸本源,切實提高內控合規水平,真正形成“不敢違規、不能違規、不愿違規”的合規文化。
金融監管體系的優化,也進一步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近日表示,中國金融機構2018年的展望為穩定,原因是政府對金融行業的監管力度增強并且經濟增長平穩。穆迪分析師張磊指出,政府仍將采取協同政策措施遏制影子銀行和銀行間違規活動,以應對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重大失衡問題。“在運營環境方面,經濟平穩增長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將支持企業盈利能力,進而支持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張磊說。
金融改革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不少專家認為,強化監管是促進金融行業回歸本源和優化結構的重要保障。更重要的是,金融改革是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程實認為,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和改革開放的關鍵領域,金融將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第一,金融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金融回歸本源既強調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也是防止系統性風險的根本舉措;第二,金融相關業態逐漸豐富且日益貼近微觀需求,普惠性、創新性、可持續性將同時凸顯;第三,金融改革更加重視頂層設計,伴隨機構調整帶動政策框架的進化,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呼之欲出;第四,金融開放順應了從跟隨到引領的大國崛起之路,依托于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機遇,金融將成為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紐帶。
“2017年,金融強監管與金融去杠桿的政策雙管齊下,意在引導金融資源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并壓縮金融空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目前,該政策已經體現出階段性效果。未來金融行業向本源回歸有望將政策調控轉變為長效機制,金融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得以進一步夯實。”程實表示。
有金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推進,金融全領域的改革與創新值得期待。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科技金融是向科技創新活動提供融資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和社會中介機構等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組成的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
連平認為,實現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高度融合是科技金融功能發展和完善的關鍵。這種融合一方面需要金融制度安排和工具持續進行針對性的創新,以支持科技創新過程。另一方面,要高度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于金融創新的支持作用,有意識地將科技創新作為金融創新的重要物化手段和依托空間。(記者 陳瑩瑩)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