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輿健康扶貧見聞
摘要: 靶向更加精準 扶貧更有溫度——河南平輿健康扶貧見聞新華社記者 甘 泉因病致貧是當前扶貧中的“硬骨頭”,因病返貧則是“后脫貧”時期仍面
靶向更加精準 扶貧更有溫度
——河南平輿健康扶貧見聞
新華社記者 甘 泉
因病致貧是當前扶貧中的“硬骨頭”,因病返貧則是“后脫貧”時期仍面對的挑戰。近年來,河南平輿縣以互聯網技術為牽引,以分級診療為突破口,蹚出一條靶向更加精準、效果更可持續的健康扶貧新路徑。
一個戰場打贏脫貧和醫改兩場戰役
2015年底平輿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占比31%;到了2016年底這一比例則接近40%。盡管貧困人口總量減少,但因病致貧比重卻不降反增。
2016年,平輿縣開始了“互聯網+分級診療+健康扶貧”的探索。
首先是建起一個互聯網平臺。平輿縣累計投入3400多萬元,在平輿縣人民醫院建起全縣“互聯網+分級診療健康扶貧”服務中心,在19家鄉鎮衛生院建起服務站,并在224個村的村衛生室建起服務點。
“形成了一個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數據互聯互通、視頻即時通信的互聯網健康扶貧平臺。”平輿縣衛計委主任周俊峰介紹。它既收錄了全縣3.7萬貧困人口詳細的電子健康檔案,也收錄了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1000多名醫生信息,可對醫生和貧困戶進行雙向精準對接。
東和店鎮董莊村66歲的貧困戶余高夫因腦梗后遺癥行動不便,簽約醫生馬建華通過健康扶貧網絡平臺,很快調出老余的就診記錄、治療路徑等信息。隨后與縣人民醫院心血管醫生駱衡進行了視頻會診,為老余康復給出調整方案。方案最后交給村醫白大夫,由他指導老余日常用藥。
讓健康扶貧多些暖色調
“村里、鄉里醫生每月來家兩三回,定期盤問盤問俺身體咋樣,吃啥藥。”廟灣鎮大楊村66歲老人彩劣孩告訴記者。他所說的“盤問”即簽約醫生巡診。彩劣孩告訴記者,因小時候父母早亡,靠小偷小摸活命所以被村民喊作“劣孩”,一輩子嘗盡辛酸。“沒想到現在年紀大了政府這么關心,醫生沒事兒就去家里問寒問暖,量量血壓,真是感動的沒法說。”
目前,平輿縣共組織了332名縣專家醫生、127名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708名村醫,按照“1+3”幫扶體系,常態化對全縣貧困戶進行定期巡診。
其中,村醫每月兩次入戶巡診,了解簽約貧困戶用藥、康復情況。鄉鎮衛生院醫生每月一次按區域巡診,更新貧困患者病情,指導村醫調整治療方案。縣專家則分病種組成小分隊每半年巡診一次。這意味著,每名貧困戶每月至少見兩次醫生。
為進一步緩解貧困戶看病貴,平輿縣針對性出臺免基本醫療保險參合費、提高門診和住院報銷比等一系列政策,讓多數貧困戶的實際報銷比在95%左右。平輿縣衛計委副主任郭君啟說,這套政策執行一年來,已讓1.4萬人次貧困患者獲益。
從被動到主動,醫療機構動力從何來
充分激發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和醫生積極性,是平輿縣健康扶貧效果可持續的深層次原因。
“一開始也是被推著走。”平輿縣人民醫院院長王鐵珍坦言。為此縣里還專門制定了對醫生的獎懲辦法,要求醫院承擔社會責任。然而很快發現,在與省級專家上千例會診過程中,縣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極大提升;在對鄉鎮衛生院的指導過程中,來自鄉鎮衛生院的轉診的患者不斷增多,一批年輕醫生也迅速成長起來。
鄉鎮衛生院情況也在好轉。“過去一度人才流失、病源流失,處于不斷萎縮狀態。”廟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張鋒告訴記者,現在衛生院軟硬件大大提升,今年以來門診量同比又增加了40%。他分析,一是以前去縣里看病的現在愿意留在衛生院了;二是貧困戶看病也多了,每天門診約20%為貧困戶。
鄉村醫生也動起來了。廟灣鎮大楊村80后村醫郭東贊簽約了18名貧困戶。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天要么下村去貧困戶和村民家走走,要么在健康扶貧平臺上聽網專家講課。今年以來處方量增加三成,加上巡診補貼,收入增加不少。
(新華社鄭州12月8日電)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