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不得法 當心養出病
摘要:養生不得法 當心養出病醫生:養生不要“隨大流”□周刊記者 肖婷婷生活中,經常有市民因為過度追求養生導致身體“不健康”,比如有人不吃雞蛋,有人
養生不得法 當心養出病
醫生:養生不要“隨大流”
□周刊記者 肖婷婷
生活中,經常有市民因為過度追求養生導致身體“不健康”,比如有人不吃雞蛋,有人杜絕一切豆制品,有人吃一次燒烤就連續多日焦慮不已、感覺自己“身體不適”等。
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史巖說,凡事都要有個度,如果過度迷戀養生,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過度養生者大有人在
市民景麗告訴記者:“我的母親現在對養生著了魔,聽說黑木耳能稀釋血液,就買了很多放在家里,無論是燉湯還是做菜,都會放一些。每次吃飯,滿眼都是黑漆漆的木耳,毫無食欲。”
每天早上7時到9時必須吃早飯、排便,飯后必須散步,且4小時內不能睡覺;每天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家住市雪松大道的賀娟有自己的“養生時間表”,養生一旦因其他事情耽誤了,她就會表現得焦慮不安。
市民龐建波告訴記者,他的妻子看過一篇談睡眠質量的文章后,為自己定下計劃:晚上10時必須睡覺,并保證8小時睡眠。“從此,妻子便為睡眠糾結。有時沒睡夠8小時,她會焦慮,第二天要提前睡覺‘補’回來。”龐建波說,像妻子這樣非理性地過度養生,不但不利于健康,反而有害身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現在很多人都有過度養生的表現。
過度養生可能養出病
65的張霞患有糖尿病。半年前,她聽說吃南瓜能降血糖,便餐餐都吃,不沾半點兒葷腥,沒想到結果血糖沒降下來,人卻進了醫院。提起對養生的癡迷,張霞一臉懊悔地說:“沒想到吃南瓜竟然對我的病沒有太大的作用。”
市民李金秀每天都收看各類養生節目,記錄各種“有利于”身體健康的養生秘訣,每年體檢她都會關注自己的血糖和血脂。她認為,千金難買老來瘦。近幾年,她很少吃肉,久而久之,身體抵抗力下降,全身乏力。
浩浩的媽媽是一名全職媽媽,平時十分注重孩子的飲食健康,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兒子的食品稱重搭配后再烹飪,杜絕一切所謂的“不健康”食品,結果卻導致浩浩比同齡人矮小瘦弱。
養生不應“隨大流”
“注重養生是好事,但不應過度。一些人在養生的過程中已經陷入了非理性的偏執中,是一種心理疾病。其實對養生的過于執著,反而對健康不利。”史巖說,“養生過程中,要盡量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做,做不到也沒有關系,不要發展成強迫癥一類的心理疾病,這樣對身體更加不利。”
史巖告訴記者:“很多人聽說吃哪種食品不利于養生就不吃了,聽說哪種方式養生效果好就迫不及待地嘗試。現在的養生節目、養生書籍層出不窮,面對諸多所謂的養生知識,如果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識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很容易被誤導,甚至走向養生的反面。”
“此外,有些人聽說別人吃什么對身體好,就買很多來吃,殊不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體質和身體狀況。”史巖說,養生要遵循多樣性和均衡的原則,要從正規、權威的渠道獲取養生知識,不能盲目地聽信“小道消息”。
“其實,真正的養生講究的是平衡,無論是精神、飲食、起居、運動,還是自我保健或藥物的使用,都離不開平衡,這樣才會減少疾病的發生。”史巖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