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全球圖譜:這門生意該怎么做
摘要: 打開安卓平臺上的一款APP,填寫個人,申請小額資金借款,四分鐘后,就可能到賬了。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還款計劃,從2個月到3年不等,月利率也非常優惠。這個場景在歐美發達
打開安卓平臺上的一款APP,填寫個人,申請小額資金借款,四分鐘后,就可能到賬了。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還款計劃,從2個月到3年不等,月利率也非常優惠。
這個場景在歐美發達國家并不令人驚訝,但現在,印度、越南、菲律賓等國都將進入現金貸時代。
兩年前,從硅谷裸辭的惠普高管Bala在印度創立了第一個基于手機應用的現金貸平臺Money Tap。兩年后Money Tap已經有超過100萬的用戶跨越20多個城市,印度現金貸蓬勃發展也成為投資創業的新藍海。
而事實上,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現金貸行業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興起,但這些國家現金貸業務在政府嚴格的監管下不斷轉型升級,已催生出更完善的模式,值得后來者借鑒。
風靡亞洲
不少發展中國家的現金貸行業正處于黃金時代。
中國的現金貸平臺數量是印度的百倍之多,但是這一年里,他們經歷了大喜大悲,正集體陷入焦慮與慌亂中。
從2017年4月銀監會首次提及對“現金貸”業務進行清理整頓,到10月趣店的上市成為今年中國在美最大的IPO,再到11月21日互金整治辦以特急形式發文停批網絡小貸牌照,現金貸無疑已成為焦點。
11月28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向會員單位下發《關于成員單位開展業務自查工作的通知》,自查內容包括實際年化利率是否超過36%、多頭負債情況、用戶高息轉貸情況、“羊毛黨”參與情況,并要求平臺對用戶進行排查。12月1日,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在“銀監會近期重點工作通報會”上表示,現金貸整治方案將于近期下發。
中國的現金貸行業正刮監管風暴。與中國相比,越南、菲律賓等國的現金貸行業才剛起步,印度的現金貸行業也才剛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以印度為例,由于印度的銀行系統主要服務國企和大型財團,民間借貸需求一直存在巨大缺口,民眾很難從銀行獲得服務,現金貸市場應運而生。
據普華永道《印度2017金融科技趨勢報告》的統計,2016年印度新成立的線上借貸公司超過158家。2017年新成立公司已達225家,預計今年印度現金貸市場規模將達140億美元。
今年以來,Kissht、LoanTap、Rubique、Stashfin、KrazyBee、MoneyTap等多家印度網貸公司成功融資。
中國資本的參與也十分活躍,例如小米和順為資本領投了KrazyBee的800萬美元A輪融資,復星國際旗下VC平臺復星銳正則領投了Kissht的750萬美元融資。
一家現金貸公司創始人表示,“印度大部分現金貸公司都是最近兩年才成立,火爆的原因可能是印度手機用戶數量穩定增長,智能手機使用比例很高,而印度現金貸多是基于手機平臺。另外印度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也在逐漸從儲蓄型轉變成消費性。”
消費支出增長帶來消費金融的發展。公開資料顯示,印度全國個人貸款總額從2007年的4.6萬億盧比增長到2016年初的13.5萬億盧比,增長近兩倍。
大摩預計,2027年印度消費行業和金融行業的市值都將是現在的4倍,分別達到2萬億美元和1.8萬億美元,市值總計接近4萬億美元。未來十年,隨著科技進一步發展,消費者信貸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7%。
現金貸不同于P2P平臺,后者募集公眾資金,極容易產生跑路的后果,而前者是“借錢出去”的模式,在商業上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以貸養貸”和“共債”危機。
由于用戶資質不高,這類現金貸平臺通常有著非常高的壞賬,但行業彌補壞賬最常見的做法,并非著力篩選客戶,而是通過提高利率,覆蓋財務損失。而利率越高,還不上錢的用戶就會越多,就會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最終可能導致企業甚至是行業的崩盤。
在解決“共債”危機上,印度現金貸監管部門就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方案。他們要求將現金貸公司的數據強制提供給正式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公司。然后由這些正式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現金貸公司則變成了獲客、風控的助貸機構。這不僅收集了底層人的征信數據,逐漸完善了國家的征信系統,還避免過度授信,減少了“以貸養貸”的現象,降低了債務風險。
起源之地
現金貸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Payday Loan,即發薪日貸款。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定義Payday Loan是一款針對個人的短期小額貸款,借款人必須在下一個發薪日償還,貸款時長一般為2周至一個月,額度在500美元左右。借款人無需提供任何經濟能力的證明,只要提供能收到薪水的工作證明。
在Payday Loan的業務中,利息不被稱為利息,而是按照每100美元貸款收費,費用在10美元至30美元之間。根據CFPB的調研,每100美元貸款收取15美元是中值收費標準,對于典型的期限為14天的發薪貸而言,這意味著400%的年化費率。如果借款人不能及時在發薪日還款,可以延期到下一個發薪日還,但利滾利會讓借款人承擔巨額利息,使原本窘迫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而Payday Loan便可從中攫取暴利。此外,由于Payday Loan還款是采取支票扣款的方式,如果貸款人賬戶金額不足以償還支票,銀行還會對借款人征收空頭支票費用,附加費用和利息也會由于無法償還貸款不斷增加,最終導致借款人無力償還而面臨破產。
美國一家信托基金研究顯示,美國大多數發薪日貸款的借款人是白人,年齡在25至44歲之間、沒有四年制大學學位、年收入低于4萬美元以及離婚的人士等。他們一半以上擁有銀行卡,但多數人銀行卡不超過2張,而且幾乎所有人都有其他大額負債且授信額度緊張。
在歐美國家,個人征信體系完善,信用卡普及度高。根據美聯儲報告,70%至80%的美國人都有信用卡。相對于優質人群,信用分過低或者缺乏信用記錄的次級人群(sub-prime),很難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信貸服務。所以應急的小額貸款顯得尤為迫切。大多數借款人在幾個月內使用Payday Loan支付普通的生活費用。
自1983年Cash America率先開展Payday Loan業務以來,First Cash、Ez Corp等快速跟進,先后推出了現金墊款、預付借記卡、典當、汽車貸款、消費貸款等產品。2006年左右,英國Payday Loan業務開始發展,其中代表性機構旺家(www.wonga.com)于2007年初上線。
信用市場爆發、互聯網技術發展讓Payday Loan市場快速發展。在美國,到2014年末市場上已經存在了1000多家Payday Loan服務商,累計放貸金額約460億美元,1200萬活躍借款用戶,超過總人口的3%。在英國,2013年Payday Loan達到高峰,市場上有400多家企業服務商,放貸金額達25億英鎊,160萬客戶,超過總人口的2%。
盡管Payday Loan發展了近三十年,線下門店規模巨大,業務體系成熟,但其帶來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引起了廣泛的質疑和爭議。
“消金三惡”
日本的現金貸業務也有幾十年的歷史。
根據1983年日本制定的《貸金業務規制法》,“貸金業(Money Lending Business)”成為這一不吸收存款,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貸的非銀金融服務業的產業名稱。
上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泡沫破滅后,日本的個人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數據顯示,當時日本個人消費占GDP比重在52%左右,在后面的十幾年中該比例不斷攀升。個人消費的蓬勃帶動了日本貸金業的發展。
日本的消費金融公司通過對個人信息的快速審查、可隨意借款和還款、對借款人信息進行保護這三種特性,快速占領了信用記錄不佳的客戶市場,并不斷做大做強。根據《福布斯》雜志,1999年,日本四大消費金融企業之首——武富士的創始人武井保雄以78億美元的資產名列日本第一,在全世界排名第30位。
不過隨著日本貸金業的高速發展,背后隱藏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當時業界一致認為日本貸金產業普遍存在多頭借貸、高利息及不當催收三大問題,被稱為“消金三惡”。
日本政府為了遏制貸金業的“消金三惡”,從2000年起對《貸金業務規制法》進行連續修正,對貸款行業進行適當性管制,就放貸機構的準入條件、行業自律機構以及行為監管做出明確約定。
2006年是日本消費信貸的轉型改革年,當時日本最高法院頒布《利息限制法》,消費貸款公司的年利率不得超過20%,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要全部退還給借貸者,到2010年6月全部實施完畢。同時,為了防止貸金從業者過度授信、債務人多頭借貸,在借款人的借款余額方面,修正的新法規定借款人貸款余額不得超過年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否則新的借款將被禁止。
為了符合利率上限要求,這些消費金融公司不得不將目標客戶從高風險群體轉移至低風險群體,息差收窄的同時潛在客戶數量逐漸減少。武富士也因利息返還制度宣告破產。隨后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日本貸金業遭到重創且至今一蹶不振。
監管加碼
與日本一樣,美國各州也不斷加強對Payday Loan的監管,紛紛頒布法律法規。稍微嚴格一點的州,限制一個客戶可以同時獲得的貸款數量,限制連續貸款,強制要求同一客戶兩次貸款之間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更加嚴格的州禁止發薪日貸款機構使用刑事控告的方式來敦促客戶還款。最嚴格的州要求取締所有的發薪日貸款,這也導致了發薪日貸款公司像賭博業一樣,在部分監管寬松的州聚集。
2014年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率先頒布了《消費貸款管理細則》,對高成本短期貸款(hight-cost short-term)進行監管。同年美國CFPB開始出臺專項辦法對Payday Loan進行全面規范。
2015年英國FCA頒布了更為嚴格的法規,包括對發薪日貸款的利率和費用進行封頂。所有貸款的利息和費用不得超過0.8%每天。
2016年美國CFPB發布了關于 Payday Loan新規征求意見稿。要求Payday Loan機構向主管部門申請資格認證,并建議只向合適的人群借款,讓消費者充分了解借款所承擔的義務與風險。允許出借人提供兩種長期貸款選項:一種為年化利率上限為28%且申請費用不得超過20美元的貸款;另一種為貸款期限不超過2年,年化利率不超過36%的貸款,但違約率需要控制在5%以內,從而進一步控制風險。
今年10月, CFPB出臺新規,要求出借人放貸前評估借款人是否有能力還款。限制現金貸債務“陷阱”。
除了法律層面的嚴格監管,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呼吁限制Payday Loan業務,一些組織和企業率先做出了表率。
2015年8月,Facebook率先封殺了有關發薪日貸款的廣告。2016年7月開始,谷歌拒絕“Payday Loan產品”出現在谷歌搜索引擎,而且將不再允許還款期限少于60天的貸款廣告被搜索,并在美國禁止年利率超過36%的貸款廣告。
英美希望通過監管機制的不斷升級完善來降低小額現金貸款對普通大眾帶來的不良影響。這也導致了Payday Loan近年來整體市場收縮的現象。
在英國,監管規則落地6個月后,Payday Loan的申貸客戶數、授信通過率和貸款金額分別下降了20%、50%和35%。FCA對監管制度落地可能產生的市場影響進行評估,認為最終僅有1/4的Payday Loan機構能夠留在市場。
在美國,First Cash、EZ Corp、Cash America等上市型Payday Loan服務商均表示,根據監管規則實施調整后業務收縮。如今,Cash America已經從紐交所退市。
部分研究者認為,此舉使用強制性措施保護消費者避免債務纏身。但也有研究表明,此舉降低了Payday Loan供應規模,傷害了市場機制,但從電話及網絡投訴渠道的調查來看,原有問題并沒有顯著降低。
模范版本
2016年10月,投行巨擘高盛成立以其創始人之一Marcus Goldman命名的個人無抵押網絡借貸平臺Marcus。高盛之所以想要成立自己的借貸平臺,主要是想與Lending Club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競爭分一杯羹,同時填補2008年經濟危機以后銀行在個人借貸市場的空白。
高盛瞄準了尋求信用卡替代品的人群。與信用卡不斷變動的利率和多重費用不同的是,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可向Marcus申請利率固定不含其他費用的借款。
高盛銀行融資業務全球主管Stephen Scherr曾表示 “無擔保貸款業務目前市場缺口較大,我們能夠就此在大型銀行和小型金融科技企業間辟出一條蹊徑。銀行業巨頭,如美國富國銀行、摩根大通以及美國銀行,通常依靠信用卡業務賺取大量利潤,因此他們不會提供另一種同類借貸產品來損傷自己的利益。”
與一些網絡借貸初創公司相比,高盛不需要費心尋找貸款的資金來源,或是按照特定的標準包裝以更好地出售這些貸款產品。高盛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的通用資本銀行以及其他銀行來擴大資金來源,為Marcus鋪好路,使其具備更大的靈活性,能夠為平臺提供更多的選擇,包括貸款產品的數額、條款和償付期限等。
在客戶方面,Marcus以傳統方式來操作,比如電子郵件,提交借款申請時必須出示高盛所發電子郵件中包含的邀請碼。目前,Marcus只面向美國用戶開放。
同時,高盛不會自己將借款人和投資者的資金供需進行匹配,而是尋求通過銀行來發放貸款資金。這也就決定了Marcus的資金成本很低,借款人可以獲得更有競爭力的條款。
高盛現金貸雖然審批快,不需要任何材料和抵押,但首先要保證的是貸款人的還款能力,只有信用分達一定額度才有貸款資質。更重要的是,貸款范圍是3500-3萬美元,期限為3至6年,客戶可以私人訂制貸款期限,以便確定合適的還款金額,真正意義上幫助一時陷入困難的人實現財務過渡。
美國信用卡貸年利率近17%,高盛現金貸平均年化利率12%。其中約3%是營運成本,4%是壞賬成本、再去除3%左右的資金成本,高盛現金貸業務僅剩2%左右“利潤”。
《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評論認為直接與零售客戶接觸對于一直走“高大上”路線的高盛來說是巨大飛躍,因為在此之前高盛在借貸方面的布局只有面向私人銀行客戶的借款、住房抵押貸款,向私募股權基金提供借款,向機構客戶的貸款等產品類型。個人和小微企業貸款這塊新興業務會成為高盛利潤最高的業務,高盛方面稱,資金回報率可達到20%。
Marcus發展速度異常迅猛,僅用8個月時間就跨過了10億美元的門檻,11月中旬突破20億美元。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