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保費下挫 壽險公司競爭模式轉變
摘要: 10月是“134號”文實施后的首月,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環比出現下跌。分析認為,之所以險企10月保費環比有所下滑,原因在于9月快返產品在新規生效前可能存在沖量效
10月是“134號”文實施后的首月,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環比出現下跌。分析認為,之所以險企10月保費環比有所下滑,原因在于9月快返產品在新規生效前可能存在沖量效應拉升,從而影響10月保費收入;同時,“134號”文短期對保費收入影響或仍存在。但總體來看,前10個月壽險公司同比增速仍在兩成以上,大型險企仍占據競爭優勢。
4家險企單月原保費
環比下挫超八成
從今年10月開始,保監會出臺的《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簡稱“134號”文)正式實施。險企3年期左右的快返年金、兩全險產品基本已經陸續停售,同時帶有附加險形式的萬能險、投連險也受到影響。
10月是“134號”文推行實施后的首月,多數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出現環比下滑。數據顯示,今年10月,壽險公司原保費收入為1158.67億元,環比下挫38.61%,而與去年10月壽險公司1156.65億元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相比則基本持平。
具體來看,10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環比跌幅較為嚴重的主要有招商仁和、信美人壽、安邦人壽、東吳人壽4家,環比下挫均超八成。其中,招商仁和10月單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272.50萬元,環比下滑81.98%;安邦人壽10月原保費收入為2740.21萬元,同比環比均大幅下跌,環比下跌89.82%,跌幅將近九成;而信美人壽10月原保費收入683.81萬元,環比下跌91.37%;東吳人壽10月原保費收入為5556.57萬元,環比下跌95.47%。
與去年同期相比,壽險公司中共計有27家10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滑。其中,和諧健康今年10月原保費收入僅1084萬元,同比下挫98.22%;安邦人壽10月原保險保費收入不足去年同期的1%;華匯人壽10月原保險保費則為188.25萬元,同比下挫了97.73%。東吳人壽同比也下跌了77.82%。
從萬能險方面來看,今年10月單月萬能險保費收入為424.04億元,環比下滑了11.38%。其中,51家壽險公司萬能險收入環比下滑,其中上海人壽、珠江人壽、東吳人壽萬能險收入縮水一半。
同樣受“134號”文影響的投連險數據也并不好看。今年1-10月單月保險業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397.21億元。其中10月單月新增交費為16.56億元,與9月64.36億元的投連險新增交費相比縮減了47.8億元,減少74.27%。
相比于這些中小險企,四家大型上市險企10月原保費總計環比下滑也超三成。除新華保險受轉型影響同比小幅度下滑外,其余三家保費收入仍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但同比增速較上月明顯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從幾家大型險企的競爭格局來看,10月原保費收入也透露出了不少變化。
今年10月,中國人壽規模保費收入為231.71億元,與9月527.83億元的規模保費相比環比下滑56.10%。平安人壽10月規模保費雖然也出現了小幅縮水,但規模保費高達296.06億元,超過中國人壽,拿下了壽險市場的頭把交椅。這是平安人壽自今年4月、7月以來,第3次規模保費收入超過中國人壽。
“險企10月保費環比有所下滑的原因可能在于三個方面,一是9月份季末效應影響了10月保費收入;二是9月快返產品在新規生效前可能存在沖量效應拉升,抬高了基數;此外,不排除‘134號’文短期對保費收入影響或仍存在。”民生證券分析師李鋒表示。
壽險大公司市場份額
將占據主導
雖然10月單月壽險公司原保費數據環比出現大幅下跌,但整體來看,得益于9月快速增長,今年前10月原保險保費收入23799.04億元,同比仍實現增長22.05%。
從A股4家大型上市險企來看,1-10月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3278.95億元,同比增長21.37%。
其中,占據保費收入“頭把交椅”的中國平安,前10個月原保費收入總計5120.52 億元,同比增加30.44%;中國人壽4696億元,同比增加18.98%;中國太保2480.58億元,同比增加21.20%;新華保險981.85億元,同比減少3.89%。
分析人士指出,自“134號”文新規發布后,險企普遍對于旗下涉及快返險的產品采取逐步停售策略,險企在近5個月的政策緩沖期時間內對政策反應較為充分。相比之下中小險企受沖擊明顯,上市險企業務調整能力較強,在品牌、渠道和產品設計等方面具有優勢,受新規影響或小于先前市場預期。
以中國平安為例。數據顯示,中國平安1-10月壽險業務保費收入中,個人業務占比95.80%,較去年同期提升1.54個百分點,其中個人業務新業務占比41.43%。健康險保費方面,中國平安1-10月累計、10單月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分別較同期提升173.28%、176.90%,增速均較上月有所提升。
“盡管‘134號’文會影響首年保費,但2018年壽險業不會有太大波動。前六大公司已占60%市場份額,無論續期保費能不能抵住首年保費,明年整體來講對總保費規模影響不大。”新華保險公司董事長兼CEO萬峰表示,新規對新華保險的影響也相對較小。近兩年一直在布局轉型的新華保險,在產品方面逐步轉變為健康險為主,占比達到36%,明年計劃占比增至48%。
對于行業后續發展,萬峰認為,壽險業未來有望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發展方式將由躉交推動轉向續期拉動;二是增長動力將由理財型為主轉向以養老、健康產品為主;三是競爭格局將由大公司市場份額逐年遞減轉向重新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南方日報記者 郭家軒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