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新 愛心譜寫暖心事
摘要: 記者 侯偉峰 通訊員 鄧 敏 劉思源隨著“泌陽好人”評選活動的持續開展,越來越多的“泌陽好人”用愛心善念、責任擔當,為他人送去溫暖,為社會增添亮
記者 侯偉峰 通訊員 鄧 敏 劉思源
隨著“泌陽好人”評選活動的持續開展,越來越多的“泌陽好人”用愛心善念、責任擔當,為他人送去溫暖,為社會增添亮色,讓泌陽到處充滿了愛的正能量。泌陽縣雙廟街鄉劉崗村孟莊村民組種養大戶、泌陽縣政協委員李玉新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創業致富后不忘初心,竭力幫助鄉親們,用愛心譜寫關愛他人的暖心事,受到鄉鄰的一致好評。
誠實苦干成就創業夢想
現年44歲的李玉新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小時候,家鄉的人們生活都很困難,他家更困難,因為父親去世早,一家人的生活靠母親一個人操勞。貧寒的家境使他過早地體驗了生活的艱辛,從小就想干出一番事業。
長大后,他已不滿足傳統的農耕方式,一心想要創業搞養殖、種植,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經過市場調查,李玉新發現,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消費將大量增加,興辦養殖場、大搞養殖業巨大的發展潛力。2007年9月,李玉新克服重重困難,多方籌借800萬元,建起了占地70畝的養豬場。李玉新務實苦干,經過一番辛勤努力,當年獲利100多萬元。
2014年,李玉新又投資900多萬元,大力發展種植與養殖業。他和鄉親們商量,通過實行土地流轉,將鄉親們的土地租用,形成規模,并請農業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合理規劃,選取合適的品種與種類,實現集約化種植,發展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種植葡萄100畝,建設了一個占地80多畝的夏南牛養殖場。目前,他的夏南牛養殖場已發展成為市農業局重點扶持企業。
不忘初心參與產業扶貧
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李玉新率先參與特色產業扶貧,先富帶后富。他根據企業特點和雙廟街鄉現狀,成立了雙廟街鄉畜牧養殖協會,通過“養殖業+農戶+市場”和“公司+農戶+市場”的網格建設和輻射帶動,在雙廟街鄉劉崗村及周邊發展30余家養殖大戶,養殖場用工30多人,直接帶動180多名農民增收致富。2016年,李玉新又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和科學種養加示范引領,在劉崗等村成功探索出適合當地實際的精準扶貧模式,當年該村養殖收入80萬元,人均年純收入5000多元。與此同時,李玉新吸納周邊貧困人員到養殖場工作,李詠梅、邱長林、王德林、王明江、呂發林等貧困群眾在李玉新的養殖場打工,每人每月收入1500多元。
一腔摯愛竭力幫助他人
李玉新把扶貧濟困、奉獻愛心作為人生的一大樂事,被鄉親們譽為“最有愛心的人”。
2011年以來,李玉新每年都給雙廟街鄉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用實際行動關愛老人。他說:“盡自己所能,讓孤寡老人安享晚年,心里得勁兒!”
泰山廟鎮崗頭村與李玉新居住的孟莊村民組相鄰,去年秋天,崗頭村村民曹良在耕地時拖拉機陷在泥潭里,李玉新聽說后,主動開著鏟車前去救援。對此,曹良非要請李玉新吃頓飯表示感謝,李玉新笑道:“舉手之勞,應該的。”
2015年10月的一天,李玉新開車路過鄰近一個村莊時,碰見一位張姓老漢躺在路邊,他停下車詢問,原來是老人犯病需進城治療。他二話沒說,就把張老漢攙扶到車上,送他到泌陽縣人民醫院,幫助張老漢辦理了住院手續。當時老人帶錢不夠,李玉新拿出1萬元為其墊支醫療費。如今,張老漢及其家人一直對李玉新念念不忘,兩家人經常來往,儼如親戚一般。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