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畜牧產業為脫貧攻堅“加速度”
摘要: 讓畜牧產業為脫貧攻堅“加速度”——我市畜牧系統產業扶貧工作綜述記者 溫培雅 通訊員 李紅斌“精準扶貧,不落一人”,“脫貧路上一個
讓畜牧產業為脫貧攻堅“加速度”
——我市畜牧系統產業扶貧工作綜述
記者 溫培雅 通訊員 李紅斌
“精準扶貧,不落一人”,“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今年以來,我市畜牧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產業扶貧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成立畜牧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編制畜牧產業扶貧規劃,成立扶貧專家講師團,制訂產業扶貧培訓工作方案,開展“百企帶千戶”活動,推動了畜牧產業扶貧工作有序開展。一股股精準扶貧的內生力在天中涌動激蕩,逐步探索出一個畜牧產業幫扶的典型模式,增強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堅定了前行的勇氣和信心。目前,我市共有畜牧產業幫扶企業193家,幫扶貧困戶5966戶14820人,帶動就業2849人;2017年共開展技能培訓140期,培訓貧困人員3040人次。
一種責任:精準“出拳”,擼起袖子加油干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黨的十九大報告振奮人心,藍圖催人奮進,為我市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再添動力。與此同時,我市畜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再次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決勝號角。
高度重視,成立組織。市畜牧局成立了畜牧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畜牧產業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分包縣區督導、指導扶貧工作。各縣區成立了畜牧產業扶貧領導組織,明確責任分工,加強溝通協調,確保扶貧工作的精準、高效運行。
制定規劃,科學布局。各縣區制定了2016~2020年畜牧產業扶貧規劃,結合縣區資源優勢、產業基礎、貧困人員意愿,因地制宜,對產業布局、扶貧目標、主要任務等進行科學規劃,保證了產業扶貧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全面排查,摸清底子。各縣區按照要求,主動與扶貧辦等有關部門結合,對貧困戶進行摸底調查,澄清有意愿通過畜牧產業脫貧底子并登記造冊,根據貧困戶具體情況分別采取措施。摸清有意愿參與幫扶的畜牧企業基本情況、帶動能力等,為貧困戶與幫扶企業有效對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積極組織開展百家畜牧企業幫扶千名貧困人員活動。去年7月,我市率先在全省開展了“百企帶千戶”活動,隨后省畜牧局借鑒我市的做法,在全省開展“千企帶萬戶”活動,實現畜牧企業與貧困戶的有效對接。根據貧困戶意愿和實際情況,選擇脫貧模式,宜養則養、宜工則工,建立幫扶對子,通過入股、托管和寄養代養、就業等模式,對貧困戶實施精準技術指導,幫助貧困戶解決畜禽種苗、技術、資金等問題,引導貧困戶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其自身“造血”功能,防止因技術和市場問題再次返貧,確保脫貧效果。泌陽縣篩選畜牧龍頭企業、合作社29家,幫扶貧困戶3624戶,帶動貧困人員7879人,安排311名貧困人員就業。
制定政策,助推幫扶。正陽、確山、汝南、上蔡、平輿等縣積極出臺獎補政策,鼓勵支持養殖企業參與產業扶貧,引導有意向參與養殖的貧困戶通過畜牧產業脫貧。正陽縣、汝南縣、上蔡縣對建檔立卡搞養殖的貧困戶給予財政補貼,年存欄肉牛3頭以上的,每頭給予500元的補助;年存欄羊10只以上的,每只給予100元的補助。對貧困戶發展養羊產業年存欄50只以上的,確山縣財政給予1萬元的補助;對貧困戶發展養牛3頭以上的,每頭給予2000元的補助。
創新機制,探索模式。各縣區積極探索,總結許多畜牧產業扶貧模式與典型經驗。
入股分紅模式。貧困戶以到戶增收資金或小額貸款入股畜牧企業,簽訂合同,畜牧企業整合資金,將該資金集中使用擴大生產規模,每年按約定給貧困戶分紅,貧困戶不參與養殖。如泌陽縣恒都公司利用小額貼息貸款,向承貸貧困戶分紅3000元,幫其實現脫貧。
寄養代養模式。貧困戶利用到戶增收資金或自籌資金等購買仔畜,合作社或畜牧企業代養,扣除代養代管成本后,凈收益歸貧困戶。畜牧企業向貧困戶提供畜禽種苗,由貧困戶養殖,并與貧困戶簽訂協議,一般以高于市場價格回收,按照約定確保貧困戶獲得養殖收益。如正陽天潤公司把208戶貧困戶認購的天潤羔羊寄養在該公司標準化羊舍代養代管,扣除代養代管成本后,凈收益歸貧困戶。確山縣大王山黑豬選育場、奧森合作社等都是通過寄養代養模式幫扶貧困戶脫貧的。
就業幫扶模式。我市君樂寶、牧原、恒都、龍鳳山、榮盛等龍頭企業吸納有勞動能力、愿意從事畜牧業生產的貧困人員就業。據統計,我市畜牧企業共吸納3000多名貧困人員就業。
直接幫扶模式。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相結合,企業自籌資金無償給貧困戶使用或者免費供應種苗交給貧困人員養殖。如正陽牧原出資21.2萬元對全縣77名大學生進行教育資助。泌陽籍鄭州商會籌資20萬元購買母羊280只、公羊20只,無償投放給盤古鄉盤古村52戶貧困戶養殖。
土地增收幫扶模式。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出租或種植畜牧企業所需飼料原料,實現增加收入。如牛碩牧業流轉263戶貧困戶1271畝土地,統一經營,保證貧困戶每畝土地年收入1000元以上。
科技幫扶模式。邀請專家到養殖現場免費為貧困戶進行養殖技術培訓,提高貧困戶養殖水平,增加經濟效益。如今年,汝南振華養殖公司邀請華中農大、河南農大等知名專家為所在貧困村舉辦3期養殖技術培訓班,培訓養殖戶310人次,發放養殖技術手冊3500多冊,免費為養殖戶提供生豬常見病治療170多次。
加強技術培訓與指導。各縣區成立了專家講師團,制訂培訓計劃,有組織地對貧困戶進行實用技能培訓與指導。汝南縣組織73名技術人員,開展畜禽養殖技術培訓67次,培訓人員2800人次,深入一線技術指導400多次。西平縣開展養殖技術培訓20多次,走訪貧困戶300多戶,培訓貧困人員150人次,培訓后進入企業打工的有80多人。
一種探索:持續發力,扶貧之花處處開
扶貧路上,制度有了著落,措施多元化,如同一顆顆“定心丸”,給百姓增加了信心,讓群眾干勁兒更足。為了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市畜牧系統廣大干部職工把脫貧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扶貧路上再次發力。
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任務,也是第一民生工程。我市是畜牧大市,全市大中型畜牧養殖與加工企業眾多,這些企業已經具有較大的生產規模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只要宣傳好、引導好、組織好企業積極投入產業扶貧中來,就能發揮優勢,為貧困戶結對幫扶送崗位獻愛心。市畜牧系統要求畜牧企業充分利用各級產業扶貧優惠政策,既發展壯大自己,又帶動貧困戶脫貧,實現雙贏。各級畜牧部門充分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組織畜牧企業與貧困人員有效對接,創造條件開展幫扶工作,確保貧困人員生產經營順利、效益明顯。到2020年,全市畜牧企業幫扶貧困人員要達到3萬人,實現穩定脫貧。
精準施策,確保成效。各縣區在全面調查了解貧困戶和畜牧企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根據貧困戶意愿和幫扶企業實際,創新幫扶模式,確保幫扶效果。精準確定幫扶企業和幫扶貧困人員名單,建立工作臺賬。
深入開展“百企帶千戶”活動。按照“百企帶千戶”活動方案要求,組織畜牧系統管理與技術人員,宣傳發動我市畜牧企業和畜牧專業合作社,對口幫扶有意愿通過畜牧產業脫貧的貧困人員,實現他們之間的有效對接,根據貧困戶意愿和實際情況建立幫扶對子,確保貧困戶能夠養、養得成、收益高、能脫貧。
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機制。一要培育壯大貧困地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和各類項目資金,按照畜牧產業扶貧項目建設需要,加大對參與畜牧產業扶貧企業的扶持力度,調動企業參與扶貧的積極性,推動畜牧產業扶貧工作。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模式,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實施資產增收、寄養代養、就業等措施,帶動貧困戶脫貧。二要加強與扶貧、金融、保險等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利用扶貧政策探索畜牧產業扶貧新機制和新模式。三要積極探索總結先進幫扶做法,創新可推廣、可復制的產業幫扶模式,示范帶動全市幫扶工作。
切實搞好養殖技能培訓。各級畜牧部門充分發揮專家講師團的作用,組織對貧困人員進行養殖技能培訓,提高貧困人員的養殖技能與水平,確保貧困人員脫貧致富。
認真做好產業扶貧宣傳。繼續加強畜牧產業扶貧的宣傳發動工作,鼓勵更多熱衷于公益事業、有愛心的畜牧企業、合作社主動參與畜牧產業幫扶活動。總結本地好典型、好做法、好經驗進行推廣。
責任夯實,方法對路,模式創新,活力激發。年終歲尾,我市畜牧系統脫貧攻堅戰呈給天中人民的是一幅產業扶貧、花開農家的和諧畫卷!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