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用文明演繹城市嬗變
摘要:《河南日報》記者 楊曉東一座城市的嬗變,文明是其最重要的刻度。在11月17日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駐馬店市當選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啟動
《河南日報》記者 楊曉東
一座城市的嬗變,文明是其最重要的刻度。
在11月17日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駐馬店市當選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啟動以來,駐馬店改變的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建設,也是市民的精神面貌,這座城市由內而外全新嬗變。
作為一個農業大市,駐馬店創建文明城市各項工作的基礎較薄弱,難度可想而知:全國100個地級市同批參與,最終入選的僅僅30個城市,競爭激烈;90余項188條測評內容,考核細之又細。如此大考,駐馬店如何作答?
“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創文為人民、創文促發展’的理念,強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駐馬店市委書記余學友說,“抓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強筋骨,抓精神文明建設提精神,硬件和軟件同抓共建,造福于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向往的幸福美好生活,不僅是“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更是“知禮節知榮辱”的精神生活。
在近幾年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駐馬店市中心城區開展背街小巷維修改造、打通“斷頭路”、城市外聯道路及主干道升級改造,實施地下管廊、海綿城市、熱電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水體循環生態水系格局,實施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建設項目,開展歷史文化建設和產業建設,認真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
“以前,俺家門口的這條胡同真讓人鬧心。路面坑坑洼洼,電線東拉西扯,還有私搭亂建的旱廁。小車進不來,下雨一腳泥……”今年46歲的相國太,家住驛城區橡林街道辦事處王樓社區胡莊新村,提起家門口的變化,他告訴記者,“現在好了,環境變美了,俺也要爭當文明人。”
走在胡莊新村,整潔的巷道,規范的行車線,好看的文化墻,以及道旁的景觀樹,一切井然有序,讓人心曠神怡。如今,相國太家被評為新村文明家庭,他多次獻血的事跡還上了村里的“榮譽墻”。
這些天翻地覆的變化,得益于駐馬店市對38個城中村、1100個小區樓院和城鄉接合部進行的綜合整治。行之有效的舉措讓小區環境提升檔次,小區居民文明程度提高,群眾滿意度提升、幸福指數也顯著增加。五年來,胡莊新村內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案件,被評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駐馬店市文明辦主任劉雪向記者介紹,駐馬店城市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建設欠賬較多。該市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堅持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抓起,從群眾最關注的事情做起。組織對老舊社區、城中村、城市郊區堆積多年的陳舊垃圾進行集中清運。打通65條“斷頭路”,完成30余條主干道路升級改造,改造940條背街小巷,主要完成路面維修、人行道提升、小區排水改造、雨污分流、綠化苗木補栽、配套路燈、主體文化墻設置等內容。同時,深入開展文明內涵攻堅行動,加強精神文明創建陣地建設,開展的“道德講堂”活動實現了城區單位、社區、學校全覆蓋,精心打造核心價值觀主題街道、主題廣場、主題公園、主題社區,新增街道、建筑圍擋、文化墻等公益廣告8萬多平方米……
一橋一路講述著駐馬店的發展變遷,一草一木彰顯著滲透在這座城市中的文明精神。幾年來,駐馬店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文明創建作為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增強實力的現實載體,作為為民謀利的重要途徑,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城市形象提升、社會風氣好轉。
(轉自2017年11月23日《河南日報》3版)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