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兒“救命藥”出現藥荒
摘要: 近日,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臨床必用藥國產巰嘌呤片在多地遭遇短缺。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22日表示,按照此前重點監測情況,20日已完成應急生產檢驗首批295萬片
近日,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臨床必用藥國產巰嘌呤片在多地遭遇短缺。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22日表示,按照此前重點監測情況,20日已完成應急生產檢驗首批295萬片巰嘌呤,并已陸續發貨。
臨床用量小導致“救命藥”短缺
對于白血病患兒,經過先期治療進入平穩期后需要持續服藥,巰嘌呤片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也被稱為白血病的“救命藥”。近期不少媒體發現,巰嘌呤片在全國多地出現了“藥荒”,一些地方甚至連續5個月出現斷貨,即使在大醫院也很難開出。不少患者不得不求助網絡,網上購藥或國外購藥的渠道不規范不說,買到的進口藥片價格昂貴,多為上千元一盒。一時間“白血病患兒遭遇廉價國產藥短缺、進口藥一瓶超千元”現象引發熱議。
巰嘌呤片為何會短缺?國家衛生計生委藥政司副司長張鋒告訴記者,巰嘌呤每年全國的臨床用量大約是300萬片,1片1元錢。臨床用量小、利潤也不大,導致生產供應跟不上。“巰嘌呤原料藥生產有批準文號企業是3家,目前只有1家生產。制劑的企業是6家,目前只有2家企業近兩年在生產。去年下半年以來,有1家企業因為原料藥價格上漲過快,采購困難,停產了。今年上半年,有一家藥廠也因進行GMP改造、認證,停產了。”
迅速恢復供應得益于藥品檢測網絡預警
“此次巰嘌呤片出現短缺后能夠迅速恢復市場供應,源于短缺藥品監測網絡的逐步完善。”張鋒說,按照有關要求,衛生計生部門近兩年建立的短缺藥品監測網絡前期已經監測到巰嘌呤的短缺風險,從8月起就通過加速相關企業GMP認證等措施應對。而按照藥品生產流通的一般規律,若無預警監測,恢復供應還需要半年左右。浙江浙北藥業近日已通過GMP認證恢復生產,首批295萬片完成生產檢驗。
記者21日在浙江省德清縣乾元鎮的浙北藥業看到工人們正忙著對倉庫內的藥品打包裝箱,藥品將緊急發往全國。浙北藥業副總經理談國軍表示:“可能在中午前后發往廣州的全國總代理,他們拿到藥品之后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往全國各地銷售。目前我們已經生產了約6萬瓶,四批產品,這個量能滿足現在市場的需求。”
解決藥品短缺需“對癥下藥”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主任肖魯認為,解決藥品短缺并非一日之功,對藥品采購的數據分析至關重要。“藥品短缺的原因很多,必須要知道它為什么短缺,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如果這個醫院是監測點,報了短缺,另一個非監測點的醫院沒報短缺,還采購到了藥,這很可能是院長的問題;如果一個省采購不到,周圍幾個省的采購都很正常,這很可能是這個省的問題。問題搞清楚了,制定政策才會有針對性。”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指出,藥品是特殊商品,對病人屬于“剛需”。完全靠市場,藥品生產成本上漲,利潤空間下降,藥企不愿意生產,價格低、用量小的藥品就容易短缺。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在市場之手失靈的情況下,政府“托底”搭建信息溝通的平臺將發揮好“協調員”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國家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多部門將從22日起,針對氨苯砜等短缺藥品清單上27種疑難短缺用藥,集中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企業會商解決。(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