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 別忽視“老大”的感受
摘要:□周刊記者 侯岱君“二孩”政策出臺后,很多有孩子的家庭把要“二孩”納入計劃。但是,家里的“老大”反對父母要二胎,甚至引發負面情緒,
□周刊記者 侯岱君
“二孩”政策出臺后,很多有孩子的家庭把要“二孩”納入計劃。但是,家里的“老大”反對父母要二胎,甚至引發負面情緒,采取對抗手段的情況時有發生。要“二孩”似乎不僅是夫妻間的事,“老大”怎么想,做父母的必須仔細思量。在要“二孩”的過程中,必須關注“老大”的心理健康。
案例1
聽說父母要二胎,“老大”充滿敵意
市民王女士最近一直在為生二胎的事情頭疼。頭疼的原因并非自己的年齡,也并非家里的經濟條件,而是女兒一聽說父母想要二胎,性情大變。
王女士說,最近一段時間,自己和丈夫在籌劃要二胎。沒想到5歲的女兒偶然得知后,表現得充滿敵意。“原來我們之間的關系很好,但現在她不理我,連看我的眼神都不對。”王女士感到很意外。
“要二胎對我們夫妻來說是一件大事,我們和雙方家人也商量過,但沒想到最大的阻力居然是女兒。”王女士說。
“那天,女兒忽然問我:‘你們是不是嫌我丑?一定是的,要不然你們怎么想再生一個?再生一個后是不是就不要我了?’”王女士說,“老大”說出這樣一番話,讓她非常傷心,“才5歲的小孩心里已經有那么多事,真沒有想到。”
案例2
父母有二胎后,“老大”要離家出走
王女士的煩惱并非個案。劉女士自從懷二胎以來,8歲的兒子就不斷采取對抗手段,甚至放出話來“你們生下來后我就走,再也不回來了”。如今,已經懷孕7個月的劉女士盡管身體狀況良好,卻高興不起來。
方女士和劉女士的情況相似,她甚至不敢告訴7歲的女兒自己懷孕了。“我們一直告訴女兒,媽媽肚子大是最近吃胖了。我們跟親戚朋友都下了‘封口令’,不準用‘你要當姐姐了’之類的話逗我女兒。”方女士說。
分析
“老大”的心結,父母不能忽視
記者采訪了心理咨詢師李璐。她告訴記者:“在孕期及‘二孩’出生前后,父母難以避免地會減少對‘老大’的照顧和關愛。此時,‘老大’必然會有種被冷落的感覺,并容易產生一些負面心理,比如自卑、自閉、攻擊性強、逆反心理強等。有些孩子還會出現‘退行’行為,即以前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在發現父母準備要二胎后必須要父母幫助完成。其實,這些都是‘老大’焦慮心理的體現。對于孩子而言,父母的愛非常重要,任何企圖分走這種愛的人或物都會令他們反感,所以他們會表現出對抗情緒。”
李璐說:“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在二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忙碌期中,父母如果難以保證兼顧,至少應該讓大孩確信,父母對他(她)的愛是永遠不會變的。同時,可以適當引導大孩參與迎接家庭新成員的過程,以培養大孩的責任感,建立手足之情。”
家里有了“二孩”以后,孩子之間必然會發生矛盾,此時父母不應經常說“你是哥哥,應該多謙讓”之類的話。如果是小矛盾,不妨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在觀察、引導的前提下,讓他們自己解決,只在原則性問題上介入處理。如果遇到雙方爭執,即使一方明顯不講道理,也不應當頭棒喝,以避免孩子產生“父母偏向”的心理,應該耐心施教,獎懲分明,以理服人,一視同仁。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