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肝癌,中西醫結合亟待規范路徑
摘要:原標題:攻克肝癌,中西醫結合亟待規范路徑 “不是我這個西醫開一個中成藥,就叫中西醫結合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吳健雄說,“在臨床上應
“不是我這個西醫開一個中成藥,就叫中西醫結合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吳健雄說,“在臨床上應該有規范的結合路徑,在研究上要將重大的政策和課題擰在一起,成體系地促進中西醫優勢互補,才能稱得上‘結合’。”
在近日召開的“中西醫優勢互補提升原發性肝癌療效的科學認知與實踐”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呼吁,中西醫結合期待制度完善和實踐落地。
對戰癌癥:無關流派、只談有效
“我們追蹤了近20年肝癌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效果,西醫手術的風險大大降低,但患者術后生存率卻沒有顯著提高,”中國科學院院士、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表示,“主要原因是術后復發。”
西醫手術治療很難解決術后復發問題,“以消滅腫瘤為目標,很難完全根除逃逸到全身各處的腫瘤細胞。”吳孟超說,西醫針對的是病,但腫瘤發展至中晚期,已經從局部病灶變為全身性疾病了。
業界開始思考:只針對腫瘤本身治療,方向可能是錯的。據記載,1971年,美國政府就曾頒布法令,舉全國之力對抗癌癥,花費900億美元,但僅將癌癥發病率下降了2.6%。“可見單純試圖改變或殺滅癌細胞的方法,可能并不奏效。”中國中醫藥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
腫瘤的消除與否,可能并不是治愈的唯一指征。張伯禮說,“中醫出現過帶瘤生存的案例”,通過增強患者體質和免疫力的方法,可以控制腫瘤。與西醫的抗癌以消滅腫瘤為目標,療效判斷以腫瘤大小、腫瘤標志物有無不同,中醫以恢復體內平衡為目標,很多是通過糾正體內失衡來治療腫瘤。
“不要把腫瘤當成都殺死的對象,當成改造的對象可能是很好的思路。”張伯禮說,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癌癥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到出院,只完成整個腫瘤治療過程的一小部分。”在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院長鄭偉達的眼中,與癌癥的戰爭更大一部分在醫院之外,出院后接受包括身體機能恢復、免疫功能重建、心理疏導等腫瘤康復管理,將決定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和5年生存率。基于此,中醫四位一體療法成為一套成熟的中醫腫瘤療法。信息技術為這一療法的普及提供了工具,鄭偉達介紹,“信息技術將在云端形成肝癌患者的全程智慧管理。”
優勢互補,中國辦法解決世界醫學難題
攻克癌癥是人類共同的醫學研究課題。2016年1月,美國再次開啟全國性永久治愈癌癥的“抗癌登月計劃”,NIH和國會將共同投入近10億美元。
吳孟超敦促,中西醫結合作為一種新的醫學模式,在關鍵理論方面需要進一步構建完善,并確定中西醫在腫瘤病因、病理、治療理論和方法等方面的結合點。
“用中國式辦法為解決世界醫學難題作出貢獻。”張伯禮介紹,部分實踐已經由國家部委組織實施。
“需要一個規范路徑,推進我們在治療過程中尋求與中醫的結合,”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教授葉勝龍說,中西醫結合的常規化需要在制度上進行引導和加強。
信息技術的引入也給中西醫結合一個契合點。“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分析各種復雜的中醫人體信息和中醫人體指標,如中醫的舌苔、脈象等,體現中醫藥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優勢。”鄭偉達說。
專家建議,以肝癌為試點的“國家重點腫瘤(肝癌)防治研究發展計劃”已經開展,中西醫優勢互補防治原發性肝癌的理論構建和臨床研究,迫切需要納入計劃,以期10年內大幅度降低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科技日報北京11月19日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