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合作社里當“工人”
摘要:通訊員 張紅衛11月15日一大早,汝南縣板店鄉柴莊村寇莊組殘疾人韓春山和同伴們在東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蔬菜種植基地報到后,按照領班分工各自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韓春山和1
通訊員 張紅衛
11月15日一大早,汝南縣板店鄉柴莊村寇莊組殘疾人韓春山和同伴們在東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蔬菜種植基地報到后,按照領班分工各自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韓春山和10名同伴被分到一號棚整理菜畦。
土地流轉之后,種了大半輩子莊稼的韓春山依然離不開土地,每天他和同伴們都到合作社種植基地務工。同樣是這塊地,以前是給自家種糧食,現在卻是為合作社管理溫棚蔬菜,成了拿工資的農業“工人”。據合作社負責人王啟介紹,東啟合作社始建于2013年,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已流轉土地1000多畝,建溫棚200多座,主要種植絲瓜尖、秋葵、三葉香等特稀蔬菜和西紅柿、茄子等大路菜,2016年被板店鄉政府定為產業扶貧基地,作為帶貧企業享受政府優惠政策,安置了周邊100多名群眾到基地就業。
“我身體殘疾,在村委的幫助下,我家5畝土地前年全部流轉給了東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并與合作社簽訂了用工合同,我不僅有了土地流轉租金,還能在家門口上班當‘工人’領工資,現在有了兩份收入,比以前自己種地好多了。”韓春山說。土地流轉前,1畝地的年收入在800元左右,土地流轉后,僅僅每畝地每年的租金就有800元,同時,韓春山和愛人到蔬菜基地當“工人”,每人每天60元的工資,一年就有3萬多元的收入,去年他家就光榮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板店鄉始終把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作為工作重心,不斷探索產業扶貧的新路子、新方法,緊緊圍繞汝南縣十大扶貧產業,制定了“東部瓜果、西部蔬菜、南部花生紅薯、北部香菇中藥材”的產業發展規劃,規模發展黃金梨、香菇、溫棚蔬菜、紅薯、花生、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為鞏固產業發展成果,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全鄉涌現出一批種植規模較大的專業合作社。彭營村大地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2000多畝發展特色農業,柴莊村東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溫棚200多座發展特稀蔬菜,劉營村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香菇大棚100多座,魏嶺村黃金梨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黃金梨1000多畝。合作社和貧困戶直接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入股分紅、聘用貧困戶務工發放工資等途徑帶動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拔掉了窮根,走上了致富路。為了避免“養懶漢”,村委會還與貧困戶簽訂承諾書,要求其家庭勞動力服從合作社經營管理,在合作社需要用工時,保證服從安排。
目前,板店鄉像韓春山這樣轉出土地又回到田間打工的貧困戶有200多人。他們一邊享受著土地帶來的收益,一邊從事著栽種、拔草、施藥施肥、采收等老本行,既收“地租”又拿工資,拓寬了增收渠道,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