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為何急于心靈成長卻依然不幸福?
周麗瑗
摘要:在我的咨詢者和學生里,有兩類女性特別明顯。一類是遭遇婚姻危機的全職太太們,還有一類是對婚姻種種不滿的女強人們。這兩類看似不同的人群,有一個相同的痛點,就是婚姻的
在我的咨詢者和學生里,有兩類女性特別明顯。
一類是遭遇婚姻危機的全職太太們,還有一類是對婚姻種種不滿的女強人們。這兩類看似不同的人群,有一個相同的痛點,就是婚姻的痛。
全職太太們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后,突然發現一直為孩子犧牲的自己重復了自己母親的命運,既不招自己的孩子待見,同時老公也離得越來越遠。女強人們發現自己獨立打拼苦撐了這么多年,對家庭的奉獻越來越多,但老公對自己的不滿也越來越多。
她們都很迷惑,究竟自己在哪個階段出了問題,于是,尋求心靈成長自然就成了一個出口。
無論是關于心靈成長的書籍還是心靈成長類的課程,“70后”“80后”都是這部分的主要消費人群,而這部分人群基本正值中年。
中年女性會加速“向內求”
從人生規律上來說,四十歲是一個人注意力自然地由外轉向內的階段,當付出和所得不匹配時,很容易產生挫敗感。
如果這樣的挫敗感產生在青年人身上,這只會激勵這位年輕人在原先的模式上加倍努力獲得成功。而人到中年,我們如果依然用這個模式,等待我們的往往是越努力越失敗,于是我們自然學會了“向內看”。
從社會環境發展來說,“70后”“80后”的女性們,在幼年時接受的是相對保守的傳統教育,父母的注意力普遍在物質世界,長期以來都被忽略個人感受,強調抵制脆弱從而匹配周邊環境,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去滿足家庭其他成員的感受和需要。
當這部分人群發現這套模式讓婚姻越走越難時,便加速了“向內求”的饑渴。
但她們突然發現,原來無論是過于依賴還是過于獨立,本質上內在那個渴望被愛、被呵護的小女孩其實一直都沒有被滿足,于是饑餓地尋找各路良方讓自己療愈,讓自己吃飽。
看了很多的書、聽了很多的課,天天叫著要療愈,內心感到知道了自己的問題,也很努力地去改問題,但現實生活還是一團糟,甚至因為過多的學習而讓原有的家庭氣氛更不和諧。
我認識到了如今的我是過去的成長經歷造成的結果,我要給自己一個全新的自己,我也在努力自我成長,可丈夫孩子為什么反而離我更遠了呢?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
為何自我成長卻讓家人遠離
如果心理學會讓人變得越來越不幸福,那肯定是打開方式不對。
在之前三十多年里,很多女性生活得非常壓抑,而當一個要找回自己的浪潮打過來時,難免產生極度的反彈,就像是蕩秋千,前面虧越多,后面要的越兇。
而這樣的極端變化所打破的原有的平衡,讓身邊的丈夫和孩子都來不及適應。
而且出自這樣家庭里的孩子,往往更為自我和叛逆,因為母親自己成長中愛的缺失,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無條件地給孩子過度的愛和縱容。這樣的愛給出的并不是豐盛,恰恰相反,是由于自我的匱乏而變相的控制,從而產生孩子太過自我、無視他人需求、合作能力差等問題。
猛然間這些女性發現,自己在無意識地重復了自己母親的命運和原生家庭的模式,于是更為沮喪。
怎樣的成長,才能讓生活真正幸福起來?
婚姻關系平等三部曲
看看問題本質:由于原有的對自己需求的不敏感,對滿足自己需求的羞恥感,讓我們在婚姻里選擇了壓抑自己,也就是對自己需求的視而不見,導致了婚姻關系不平等。
如何把婚姻關系放平等呢?
簡單來說,就是不能把自己成長經歷中“沒吃夠的飯”都算在現有家庭里。
在現有家庭里,是兩個獨立的合伙人的關系,當我有能力看見自己的需求時,我也有能力去滿足你的需求;當我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感受時,我也允許你有自己的脆弱。
我們要在事業上與對方并駕齊驅,優勢互補,既不做婚姻的寄生蟲,也不過度夸大自己對家庭的貢獻,因為當我們在計較失去的時候,其實我們早已獲得了很多的收獲。
比如,全職太太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發展,但躲在相對安全的避風港,女強人付出艱辛的打拼,但也得到了家庭事務的強勢話語權。
如果我們肯承認這部分曾經的“不平等”其實本質就是“平等”的,那才會讓自己放下執念,開始成長。
接下來,我們要看到自己在人性上的障礙。
我遇到很多全職媽媽們,當初放棄職場的時候,雖然是家庭的決策,但在本質上也是內在有追求安逸的需要。
如果這樣的女性在面臨婚姻即將破裂需要重新回歸職場時,又會有很多新的猶豫。誠然,職場經歷的缺失的確是扣分項,但更多的是曾經的“恐懼”重新被喚起:怕自己要應付那么多復雜的人際關系,怕自己面對領導批評時沒面子,因此畏首畏尾,和當年從職場轉身的情景一模一樣。
只是這一次,沒有人接盤而已。就好像是一個強迫性重復,以前沒做完的功課,過幾年披個外衣,重新再來。
如果看不到這一點,突破不了這個瓶頸,全職媽媽們再上更多的課,也依然會重復原有的問題。
最后,要真正地回歸自我中心。
當我們明白婚姻中沒有絕對的不平等時,也就能夠接納,自己的先生其實在婚姻中也付出了很多,只是也許是不符合我們期待的樣子而已。
而我也一直沒有以他所期待的樣子存在過,那我們倆就都要對這段關系中的問題負責,你負你的,我負我的。
負責的態度是什么呢?就是我放下指責,全身心地回歸到自己的提升上,也全然接納你的存在。
這樣的態度,是女性自我成長真正要義,而不是一副“我都在成長了,你怎么一點動靜都沒有”的指責樣子,這不是成長,這是根本沒有開始成長。
中國女性的心靈成長,在人到中年的今天得到了歷史性的放大,這對于個人來說,本質上是好事,但更多的是挑戰。
如果我們可以保持自我覺察,那幸福與上多少課其實并無關系,幸福就在一念之間。
(作者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二級婚姻家庭咨詢師,著有《親密關系,在愛中找回自己》)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婦女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