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打造“1+1+N”產業扶貧模式
摘要:記者 楊軍民 通訊員 胡瑞琪今年以來,正陽縣圍繞貫徹落實省、市脫貧攻堅部署要求,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探索產業扶貧助推脫貧攻堅新路徑,著力構建以貧困戶精準脫貧
記者 楊軍民 通訊員 胡瑞琪
今年以來,正陽縣圍繞貫徹落實省、市脫貧攻堅部署要求,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積極探索產業扶貧助推脫貧攻堅新路徑,著力構建以貧困戶精準脫貧為主線,多措并舉推進“1+1+N”產業扶貧模式,把貧困戶“嵌”到產業鏈上,把企業“連”到扶貧線上,把社會“帶”到扶貧任上,打好系列“組合拳”,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黨建+產業 引領示范
正陽縣以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著力點,聚焦黨支部引領產業扶貧,探索推行“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該縣把黨員、致富能手和群眾組織起來,圍繞產業鏈條成立正陽縣食用菌協會黨總支、天潤現代農業黨支部、牧原牧業黨委、君樂寶黨支部、青青蔬菜黨支部、油坊店鄉種養殖農民專業聯合體黨支部等153個“兩新”組織,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條上聚焦發力,實現黨組織建設加強、企業效益增收和貧困戶脫貧。彭橋鄉依托河南諸美集團旗下的青青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建立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引導貧困人口從事管護、倉儲、運輸等工種,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業。目前,該鄉已有125戶貧困戶與青青蔬菜種植有限公司簽訂入股分紅協議,年底每戶保底分紅2000元;30余戶貧困戶到青青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務工,每天報酬80元至100元。
花生產業 創新推動
正陽是“中國花生之都”,花生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72萬畝,該縣將花生產業扶貧作為主攻對象,通過改善品種、加工轉化、產業融合等幫帶貧困戶脫貧,取得了明顯成效。2017年,全縣種植高油酸花生8萬畝,每畝純收入突破1500元,僅此一項,貧困戶人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花生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豆豆”。通過延長花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大力發展花生精深加工,實現從賣“原字號”向精深加工的跨越,提高產業整體效益,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以君樂寶乳業、機械制造產業園、正花食品產業園、溫州鄉巴佬等企業為依托,吸納97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依托金融扶貧小額信貸,與花生下游產業規模發展的中原糧油、天潤現代農業、正陽國際花生食品產業園等大中型企業簽訂帶貧協議,累計發放信貸資金1.74億元,帶動貧困戶3484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推行“互聯網+花生”模式,與京東、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攜手,實現花生產品線下線上雙向銷售,推動正陽花生一二三產深度融合,使160多戶貧困戶足不出戶,僅靠一臺電腦實現脫貧致富。同時,在花生秧、花生殼綜合利用和花生精深加工等產業鏈條上,貧困群眾從務工收入、產品增值等方面獲得了多重效益。
產業扶貧 全面發力
今年以來,正陽縣在全縣深入開展“產業扶貧推進年”活動,按照“鄉有主導產業、村有集體經濟、戶有脫貧項目”的總體思路,著力在精準施策、精準幫扶上下功夫,重點推進產業扶貧,以規模種植、養殖企業幫帶全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切實提高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精準度。2016年,為深入推進產業扶貧,該縣充分發動全縣規模種植、養殖企業,以扶貧政策和扶貧項目為依托,創新成立了正陽縣產業扶貧協會,并先后設立20個分會,吸納會員單位157家,幫帶全縣3342戶貧困戶9468人,實現了到戶增收。
正陽縣還積極探索建立扶貧基地、發展光伏發電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強化“造血”功能。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貧協會為依托,建成產業扶貧基地172個,實施產業幫扶項目300余個,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幫帶貧困戶7210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大力實施光伏產業扶貧,整合扶貧資金1.3億元,建立貧困村光伏電站86個,幫帶貧困戶4556戶,實現每年戶均增收3000元。實施產油大縣獎勵資金項目,涉及7個整體推進村,覆蓋貧困戶1156戶。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