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網購安全大壩
摘要:□ 胡殿文 邱學忠“雙十一”臨近,網購漸次升溫,網購騙局也不期而至。“雙十一”前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相關報告,對電商領域存在的信用風險作出預
□ 胡殿文 邱學忠
“雙十一”臨近,網購漸次升溫,網購騙局也不期而至。“雙十一”前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相關報告,對電商領域存在的信用風險作出預警。大量的案例告訴人們,詐騙突如其來,讓人猝不及防。一不小心,你就會上當受騙。未雨綢繆,你要有心理準備——網購有風險,消費需謹慎。
上網隨便百度一下,案例多了去了。
——女子網購申請退款卻被盜3萬元,“剁手黨”謹防這騙局。“網購的衣服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現在需要召回。”家住杭州的鐘女士,接到“淘寶客服”的電話,說是讓她提交退款申請,好把貨款退還給她。鐘女士一核對,訂單號、衣服款式、淘寶號都是正確的,就按照客服的指示,點擊退款鏈接,輸入自己的相關信息,等待貨款退到自己的賬戶。可沒多久,鐘女士卻收到了銀行轉賬短信,自己的農行卡被轉出3萬元,“是詐騙!”鐘女士恍然大悟。
——“網購騙局”升級版套路深,不要賬號密碼騙走17000元。網上購物后,江蘇啟東的印女士接到“網店客服”電話,稱因操作失誤,幫其開通了相關銀行業務,如果不關閉每個月會自動扣款500元。這是真的嗎?印女士信了,最終被騙17000元。江蘇警方提醒,這是網購騙局升級版,不要被對方的言語給嚇住。
11月初,太原市警方從近期所破案件中梳理出四大騙局,提醒消費者網購時提高警惕。首先,紅包、二維碼、朋友圈成為消費者接觸最多的詐騙渠道。“雙十一”臨近,不法分子借機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臺派發虛假紅包,或者假冒賣家的二維碼,傳播木馬病毒,套取個人信息,盜取銀行賬號。其次,扮演客服詐騙。“雙十一”搶購高峰期,網頁容易出現打開慢、網銀交易延遲等現象,騙子會冒充客服,以“調單”、“卡單”、機器故障為借口欺詐消費者,取得信任后要求用其他辦法轉賬,以此騙取錢財。再次,釣魚網站詐騙。不法分子通過制作與正規購物網站風格十分類似的“克隆網站”誤導消費者,通過植入木馬病毒或誘騙消費者,套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從而盜取錢財。最后,不法分子還會冒充快遞人員。不法分子冒充快遞工作人員以快遞丟失或損壞為由,讓消費者按其提示操作,誘騙消費者步入騙局,或者讓消費者將電話轉到“某某公安局”清查賬戶,將消費者資金轉走。
舊騙局尚未清除,跨境消費額度“被透支”和社交電商“信任危機”新型網購風險又現身。瀏覽新聞報道,長點見識確有必要。新華社發文《拷問網購安全:“老騙術”猶在,新風險又來》提醒——根據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的數據,朋友圈購物、微商購物已成為網購主渠道之一,其顯著特點是熟人消費。報告提醒,部分投機分子以次充好,暴利定價,通過各級微商和個人,將“三無產品”賣給消費者,并有可能異化為傳銷活動。國家發展改革委財金司副司長陳洪宛說,將充分利用“雙十一”推動電商領域誠信建設,包括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完善電商領域信用記錄等。
筑牢網購安全大壩,需要監管和自律并重。加強電子商務領域監管,要突破地區局限和傳統管理方法,探索稅收監管、質量監管、打假監管與電商平臺相結合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各方面力量,構建共治格局。這里,電商責無旁貸。去年10月,阿里巴巴、京東等8家互聯網企業成立“反炒信”聯盟,共享信用信息,聯手打擊刷單“炒信”行為。截至目前,已在“信用中國”網站公示五批“炒信”黑名單,近期又有7家互聯網企業加入聯盟。規范網購市場秩序,還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第二次提交審議。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