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應成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主力軍
摘要: “發展普惠金融既要從政策上開辟綠色通道,打通普惠金融融入銀行業發展的鏈接,又要疏通銀行業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血管。”近日,一場以“平等、普惠、戰略
“發展普惠金融既要從政策上開辟綠色通道,打通普惠金融融入銀行業發展的鏈接,又要疏通銀行業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血管。”
近日,一場以“平等、普惠、戰略、創新”為主題的“2017中國普惠金融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銀行、金融科技公司、互聯網金融、投融資機構等領域的嘉賓,共同探尋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新機遇,把脈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當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進入新階段。今年9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就推進普惠金融出臺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具體配套政策,對于鼓勵金融機構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從定義來看,普惠金融是指以可以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普”是指人人可得,“惠”是指惠及百姓。就當前而言,在金融市場占據絕大多數份額的銀行業,當仁不讓地成為推動普惠金融的主力軍。如何讓銀行業全力推動普惠金融則顯得尤為重要與緊迫,既是貫徹落實國家推進普惠金融戰略決策的必然選擇,又是回歸本源、聚焦主業完成普惠金融服務任務的應有之義。
事實上,銀行業與普惠金融之間業已形成了不可否認的同生死、共存亡的互相依存關系,二者之間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時,普惠金融的生存、發展、壯大更是銀行業賴以生存、發展、壯大的基石。故此,認清銀行業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意義十分必要。
其一,離開銀行業支持,普惠金融抵御經濟金融風險的能力將“大打折扣”。作為深諳經濟金融風險之道的銀行業,其本身建立了防控風險的一整套體系,銀行選擇支持普惠金融具體對象的過程,就是促發展、控風險的過程。作為普惠金融的主體,暨銀行支持的具體對象,其主業是發展生產、提供服務、滿足社會需要、增強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作為踐行普惠金融的銀行業,自然會在開展普惠金融服務中,規避可能出現的經濟金融風險,同時銀行出于自身業務的安全考慮,亦會想方設法幫助普惠金融受惠主體抵御風險。否則,依靠普惠金融本身之力,往往無法抵御系統性的經濟金融風險。
其二,離開銀行業支持,普惠金融面對市場的競爭難以成長為“參天大樹”。當前,憑借普惠金融受惠單個主體的努力,難以適應新變化的需要,唯有形成成體系、成規模、成優勢、成市場的整體格局,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果單純依靠普惠金融自身漫長的原始化資金與市場積累,勢必滿足不了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與競爭,這就需要銀行業發揮“資金池”作用,幫助普惠金融個體形成合力,贏得整體競爭實力。
其三,離開銀行業支持,普惠金融在成長過程之中有可能陷入“無源之水”。普惠金融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已經占據了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而作為處于金融核心地位的銀行業,自然成了普惠金融發展的主動脈。同時,作為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實體經濟成為經濟的“心臟”,而銀行占據了推進普惠金融前行的主道。試想,作為為心臟輸送血液和原動力的主動脈血管若停止工作,心臟必然受其影響失去工作動力。因此,離開銀行業這根主動脈血管的支持,不但作為經濟心臟的實體經濟難免會停止工作,而且普惠金融亦自然失去發展動能。
由此可見,發展普惠金融既要從政策上開辟綠色通道,打通普惠金融融入銀行業發展的鏈接,又要疏通銀行業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血管,全面明確整個銀行業義不容辭的責任,讓銀行業理所應當地成為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主力軍。誠如此,普惠金融獲得快速發展便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