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學院在虛擬世界授課
摘要:原標題:未來,醫學院在虛擬世界授課“飛行員在正式飛行前可以通過模擬器來學習和操作。但醫科學生想要正式走上手術臺,卻依舊沿用著‘看一個、做一個、教一個&r
“飛行員在正式飛行前可以通過模擬器來學習和操作。但醫科學生想要正式走上手術臺,卻依舊沿用著‘看一個、做一個、教一個’手術的老辦法,醫學教育滯后了50年。”在日前召開的2017年第十一屆四川互聯網大會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醫學奠基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健康工程系統中心主任凱斯·科薩瓦達思表示,醫學已經進入精準醫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的時代,醫學教育也需借助前沿科技融入來提升教學質量,“未來,我們將模擬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方式,來提升醫學教育水平。”
醫學模擬:你犯再多錯都沒關系
過去醫學知識的傳授,主要依靠人體解剖標本的實物講解、書本圖繪、文字敘述,以及視頻和幻燈片的展示。醫學院學生正式走上手術臺前,有一個不斷反復、積累經驗的學習過程。
“傳統醫學教學很難學習高風險侵襲病例,因為實踐機會有限。在很多情況下,教學是一件困難的事。” 凱斯·科薩瓦達思說,“我們希望可以用電腦模擬帶給醫科教學真正的福祉。”
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醫學模擬是一種教學工具,可通過各種場景和系統,為學生提供體驗式學習,使學生了解病患生理和病癥,無需對真實患者進行實際操作。良好的醫學模擬可為手術室提供援助、術前規劃、病患教育等。“在這個過程中,你犯很多的錯誤都沒關系,可以在錯誤中學習。”
VR“助攻”:讓醫生進入人體虛擬空間“看病”
近日,西班牙一家醫院進行了一場特別的手術,醫生在VR頭盔的輔助下成功進行了手術,并且將手術時間縮短了一半。手術中,外科醫生還可以隨時查看CT掃描數據、超聲波以及手術過程中需要的核心數據。
“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結合是臨床教學培訓的新模式。”凱斯·科薩瓦達思說,將患者的CT、核磁等影像數據,經過人工智能系統處理,得到真實還原的全息化人體三維解剖結構并映射在虛擬空間里。
醫生可在增強現實的虛擬空間里全方位直接看到患者真實人體結構的解剖細節,并可通過手勢和語音操作,實時進行器官和病變的立體幾何分析,精確測量目標結構的區位、體積、距離等參數,同時還可進行虛擬解剖作業、模擬手術切除、手術方案設計和手術風險評估。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建立一套基于模擬器的課程,并將這套課程運用到虛擬現實中。” 凱斯·科薩瓦達思說,在醫學教學中,同樣可以通過研究臨床或醫療問題,借助觀察和專業知識模擬相應過程,開發出虛擬模型,進而開發出一套基于模擬器的課程。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