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文明示范線串起美麗村落
摘要:原標題:寧波:文明示范線串起美麗村落 “這里的漁村好有韻味,吃的、住的都有特色,總的來說,完全超乎我們的預期!”深秋時節,漫步西滬港畔色彩斑斕的村莊
“這里的漁村好有韻味,吃的、住的都有特色,總的來說,完全超乎我們的預期!”深秋時節,漫步西滬港畔色彩斑斕的村莊灘涂,幾位來自上海的年輕游客興奮地說。今年國慶期間,象山縣黃避岙鄉“斑斕海岸”農村文明示范線上的農家樂全部爆滿,村民售賣的海帶、苔條、紫菜、鴨蛋等土特產品被搶購一空,旅游綜合收入較去年翻了兩番。
“斑斕海岸”“五彩四明”“絢麗浙東”……去年以來,一條條彰顯濃郁色彩感、鄉土味的文明示范線先后在寧波創建,串起一個個如珍珠般散落在山坡、平原、港灣的美麗村落。在“文明+”催化下,文化、生態、產業、旅游等工作環節被打通,一場事關鄉村之變的“魔術”就此在四明大地上演。
“經過30多年發展,寧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累了扎實的工作基礎,市級以上文明村建成率達到32.6%,市級以上文明鎮的建成率達到58%,同時,還有187個文明示范點。但總體來看,散落的‘點’多,成片的‘面’少,如何連‘點’成‘線’,讓‘盆景’成為‘風景’,是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需要突破的瓶頸。”寧波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說。
2016年年初,順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形勢新任務和農民群眾的新情況新需求,寧波創新推出全新載體文明示范線——以市文明辦牽頭,聯合各級農辦、旅游、住建、環保等涉農部門,通過把主要道路兩旁文化相近、生態相似、經濟相融的村鎮連接起來,串“點”成“線”,發揮集約效應,帶動沿線農村環境面貌和文明水準整體提升。
結合各地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地域特色與人文風情,寧波分別推出“五彩四明”“斑斕海岸”“絢麗浙東”三種類型文明示范線。截至目前,寧波各縣(市、區)共創建各類型文明示范線12條,串起各類特色村落近100個。
“相比一般意義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文明示范線更注重村莊內涵的梳理和營造,希望以村民綜合素養提升為切入點,轉換固有發展模式,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活力十足的鄉村文明綜合體。”寧波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主打“和文化”的“溪上慈風”、甬商情懷濃重的“商幫尋根”、凸顯紅色文化內涵的“五彩梁弄”……經過一年多發展,寧波各條文明示范線上的村莊環境更加潔美、文化活動更加豐富、鄉風民風更加文明。一條條文明示范線,變成一座座讓廣大農民群眾通往文明、富裕和幸福的橋梁,文明示范線創建工作也日益成為寧波建設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打造東方文明之都的重要抓手。
余姚“五彩梁弄”文明示范線
串點成線,巧將“盆景”變“風景”
“文明示范線”的一大創新價值是將散落的村落有機串聯、整合起來,形成區域組團發展、優勢互補的集約效應。
潔美漁家小院、濃郁漁鄉風情、爽朗漁村文化,“高顏值”黃避岙的名頭在朋友圈不脛而走。“我們把每個村的亮點串成了一條留得住游客的風景線。”象山縣文明辦負責人介紹,過去,黃避岙6個村只有一個省級文明村,鄉村建設經費只“緊”著這個寶貝疙瘩,旅游基礎設施欠賬嚴重,而“斑斕西滬”示范線的創建,讓片區統一規劃和整體提升成為現實。
“每周五我們都會召開‘斑斕例會’,全面掌握面上建設情況。高速出口景觀、各村節點布置、公路兩側四季花籽播灑,事無巨細,統一商量統一辦。”黃避岙鄉相關負責人說。
規劃引領,統籌發力。余姚梁弄全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面積94.5平方公里,人口3.3萬。如此廣大的區域,紅色文化、詩詞文化、非遺文化浸潤、穿插其間,如果不能對已有資源稟賦進行有效梳理、整合,顯然是一個損失。
梁弄鎮將沿線五桂、東溪、梁馮、白水沖、橫坎頭、汪巷、后陳等7個村串聯起來,深入挖掘“紅、綠、古、金、藍”五色文化,線路全長15公里,并通過加快示范線沿線道路、停車場、中轉站、旅游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出“梁弄十景”手繪地圖等途徑,將全鎮打造成為特色鮮明、氛圍濃厚的美麗鄉村旅游勝地。
串點成線,還需打通工作環節、凝聚強大合力。寧??h依托胡陳鄉“8”字形精品線,集全縣之力,實施建設項目41個。創建過程中,尤其注重整合文明、文化、旅游、體育、農業等部門資源,優選一批創建項目,如整合農辦的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文廣部門的傳統鄉土文化基地、體育部門的戶外運動基地、滑翔基地等一批建設項目,實現共建共享。另外還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工作推進機制,實施月會商制,合力解難題。
“盆景”變“風景”,不光要串點成線,還要連線成片、以片覆面。奉化區制定《奉化區全域推廣農村文明示范線創建實施方案》,堅持“規劃一條成熟一條、啟動一條帶動一片”。眼下,該區“桃花盛開”“四季花香”以及大堰鎮“連山堰情”文明示范線均名聲在外,周邊輻射作用日益凸顯。在首批建成以溪東、銀洋、山下葉等村為核心的文明示范線后,象山縣茅洋鄉后續又擴展了“文山—臺頭—茅洋”“溪口—白巖下—花墻”等多條示范線,努力實現文明示范線建設全域化。
風光旖旎的象山“斑斕西滬”文明示范線
環境入手,鄉村勁吹文明風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農村協調發展,離不開文明鄉風的助推,而衡量鄉風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環境潔美。
高泥、白嶼、骍角岙、塔頭旺、鴨嶼、山夾岙……“斑斕西滬”串起黃避岙鄉6個村莊,打通的是當地村民建設潔美家園的行動自覺。
“聽到村里搞美化庭院大賽,一開始都覺得跟自己沒關系,直到后來鄰居家掛上了‘最美庭院’的牌子,我們也坐不住了。”里高泥村村民朱阿姨笑著說。黃避岙鄉還成立10多支以各村村嫂為主力的“潔美庭院”紅馬甲志愿隊,志愿者的身影不時出現在村里村外。
在余姚,7個行政村帶頭組織開展“守護綠水青山”主題活動,以標語口號、主題墻繪、遵德守禮牌等形式,廣泛宣傳美麗家園建設、環境保潔等方面內容。各村文藝愛好者還自編自排自演文藝節目,引導村民潛移默化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村容整潔只是第一步。文明示范線創建行動啟動以來,寧波各地立足實際,對旅游線路打造、沿線村落改造、文化禮堂建設等進行設計,對重要節點文明文化展示、旅游景觀標識、廣場公園改造、墻體立面改造、岸線景觀綠化等進行精細化設計,以實現點與面、村與線有機統一。
象山黃避岙鄉積極打造“斑斕西滬”全域交通網格,騰出建設空間8500平方米,新建漁具集中安放點3000平方米,修復與新建“斑斕古道”5000米。
余姚梁弄加大與紅色文化展示相關的道路交通、實踐體驗活動基地等配套設施建設,積極發展休閑游、生態游。
慈溪更將文明示范線各村建設列入相關鎮中心工作。徐福村在完成二期農民公寓規劃的同時,啟動文化禮堂建設,并作為龍山鎮重大早運動休閑小鎮戶外活動承接基地進行改造建設。潘岙村村委托浙江大學進行整體改造提升,任佳溪村積極打造佳溪書屋和佳溪健身步道。
美麗鄉村,要從“面子”美到“里子”。寧海縣在文明示范線創建過程中,大力推進黨建示范區、農村文化禮堂、聊天長廊、家風家訓館等建設,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各類先進評選,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養。鄞州區在“魅力太白”等文明示范線創建過程中,組織“醉美東吳”宣講員隊伍進村入戶開展宣講,營造出了向上向善向美的農村社會新風尚。余姚圍繞“五彩梁弄”主題,開展詩詞創作,展現中華詩詞之鄉的風采,此外還組織老黨員、老教師等提煉家風家訓,倡導以家風文明帶動鄉風文明。
寧海“桃花源里”文明示范線滑翔基地
一線一品,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寧波各地在農村文明示范線創建過程中,不僅突出物質空間的布局與設計,更注重為沿線村落重建文化圖譜、提煉文化內涵。通過非遺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挖掘再加工,使每個鄉村都擁有了獨特的文化“標簽”,不僅從另一個維度凸顯了文明示范線的“示范”性,更成為當地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傳承千年的生產生活方式創造了斑斕多姿的漁村文化,示范線規劃之初,我們就決定花大力氣把這些資源挖掘、梳理、展示出來,重塑看得見的鄉愁。”象山縣文明辦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于是,“斑斕西滬”文明示范線上出現了這樣的風景:鴨嶼村邀請竹編大師張心榮、走書表演藝術家陳亞娟返鄉,籌建竹編非遺展示傳承中心和走書工作室;塔頭旺村文化禮堂成了趕海工具的陳列室,悠揚漁歌令人神往;高泥村則引入社會力量保護性開發清代軍港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在此潤物細無聲……
在慈溪,全國文明村徐福村名氣頗大。“溪上慈風”文明示范線以“慈文化”為引領,融入“慈、善、美”文明元素,加大慈孝文化、徐福文化、鄉賢文化的挖掘提升力度,凸顯“各美其美”“一村一品”。
作為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余姚梁弄依托紅色資源數量多、分布廣、品位高的優勢,深入挖掘紅色革命文化。去年著重打造了以紅村橫坎頭為中心的抗日舊址群,同時沿線設置紅色詩詞墻、詩詞碑、大型雕塑,著力營造濃厚紅色文化氛圍,借助紅色文化龍頭效應促進革命老區新發展。
文明示范線沿線各村落在村莊建設和環境整治中,還十分注重歷史記憶的留存,對有景觀價值和文化底蘊的舊宅民居及古樹名木等歷史遺存,盡可能予以保留。象山縣高泥村引入社會力量保護性開發清代軍港遺址。慈溪方家河頭村在完成古村落保護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啟動二期保護修繕工作,展現出連片、大面積古宅集聚的村莊。余姚還啟動編制《梁弄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通過對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的保護和修繕,最大限度保留歷史風貌,延續歷史文脈。
以鄉村地區節慶活動為依托,寧波各條文明示范線還精心發掘當地民俗文化和節慶文化資源,拓展當地產業品牌文化的外延。余姚通過舉辦四明湖浪漫金秋節、環四明湖徒步大會、農家樂風情節等節慶項目,進一步擴大了革命老區的知名度。
慈溪“溪上慈風”文明示范線,村民自導自演唱出幸福新生活
文明示范線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文明示范線創建的最終目的,就是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日前,在奉化區大堰鎮召開的寧波市農村文明示范線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上,寧波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一語道破。深秋時節,徜徉在寧波各條文明示范線,一幕幕山清水秀、物阜民豐的鄉村新景呈現在人們面前。
村莊環境更加潔美。結合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沿線村莊大力實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類”等行動,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道路更加整潔了,河道更加清澈了,房屋更加漂亮了,花草更加鮮艷了,村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創建帶來的好處,參與文明示范線建設的熱情更加高漲。
文化活動更加豐富。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更加便捷,“天然舞臺”、“天天演”、萬場電影進農村、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項目,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欣賞到精彩的文化節目。各地還大力發展村級文體團隊,加大培訓輔導力度,吸引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提升其文藝素養,在各類文化活動中愉悅身心、陶冶情操。
農民收入更加殷實。隨著環境的不斷改善,人文景點的廣泛涌現,各種觀光休閑、果蔬采摘、民宿民居、養生養老等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脫穎而出,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同時,注重產業轉型,加快農副產品的轉型升級、推廣開發,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新興產業。
而今,象山縣“斑斕西滬”文明示范線注冊了“斑斕西滬”“西滬三寶”“西滬人家”等8大類商標,積極打造本土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企業、群眾共同致富。結合 “五彩梁弄”文明示范線打造,余姚梁弄鎮去年投入100余萬元建設梁弄大糕一條街,通過雕塑、特色燈箱等設置,沿線展示梁弄大糕文化。目前,全鎮已有大糕店鋪68個,網上銷售也不斷拓展,年銷售額突破了千萬元。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浙江在線)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