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框”的孩子其實是天性的釋放?
摘要: “啊啊……媽媽,我也要畫!” “我要筆,給我一支筆……” 這是孩子們的天堂,這讓家長們抓狂,當然這也成了主辦
“啊啊……媽媽,我也要畫!”
“我要筆,給我一支筆……”
這是孩子們的天堂,這讓家長們抓狂,當然這也成了主辦方的困擾。
這里,是一個繪本展現場。
10月1日到31日,一個名叫“童心不限時”的繪本節在杭州國際大廈開展。
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針對孩子的展覽,所以里面設置了很多環節,比如看繪本、看展覽,展覽的第三部分是互動區域——一整面可以讓孩子們發揮想象力、畫上顏色的填色墻。
于是,場面開始不可控制了。
記者看到,這塊互動區域已經被小朋友們的涂鴉“侵占”了,到處都是字和畫,寫實的、抽象的、超現實主義的,還有“XXX到此一游”的簽名,各種顏色,歪歪扭扭。
“我們是開展一周后去的,整個墻面已經畫滿,無處落筆了。”萱萱媽媽說,當萱萱看到這面互動墻時,眼睛都亮了,一定要找個空白的角落去畫點什么,留下點痕跡。
記者到的時候,已經臨近展覽結束,墻面上幾乎沒有空白可尋,連一邊的柜子、凳子、桌子以及椅子靠背,也沒被孩子們放過。
每個參觀到這里的小朋友,都和萱萱一樣:“我也要畫,快給我筆,我也要畫”。
而看到這些涂鴉,家長們都先是驚訝地“哎呦”一聲,接著,有的就到處找筆,讓孩子們進行藝術創作,有的就趕緊把孩子帶走,“這里畫習慣了,回家去也亂涂亂畫怎么辦?”有個爸爸抱起娃就走,邊走還邊教育孩子,“到處亂涂亂畫,不是好孩子哦。”
看到這么多孩子參與,主辦方雖然開心但也頭疼,“我們留出了一整面的互動墻給孩子們畫畫,是出于鼓勵的目的。但是沒想到,場面完全控制不住。”
結果,互動區隔壁的展覽區也遭了殃,孩子們在藝術家的作品下面,也進行了“放飛自我”的創作。
到底該鼓勵孩子們藝術天性的發揮,還是該教育他們守規矩,成了家長和主辦方為難的問題,一個繪本展,就這樣帶出了一個兒童教育話題。
心理學家解題
看似亂涂亂畫,其實是孩子天性的釋放
“你是不是很想批評這些亂涂亂畫的熊孩子?”浙江大學心理學副教授何潔問。不過,在她眼里,這些讓人頭疼的熊孩子,并不是在搗亂,“而是釋放天性。這是正?,F象。”
孩子們故意畫“豁邊”?不是,這與小朋友的注意力有關,對于成年人來說,專注在一個區域不難。但小朋友的注意力,是分布式的,他能注意到普通人注意不到的邊邊角角。
“你希望他們只盯著墻面,只在指定區域畫畫,但其實椅子、柜子這些地方都被他的‘雷達’感應到了。”何潔說,兒童有兩種氣質類型,一類較為活潑鬧騰,屬于“趨近”氣質類型,一類較為內向退縮,屬于“抑制”氣質類型。
這兩種氣質類型有好壞之分嗎?“沒有,關鍵在于你怎么看。”
何潔說,在這個繪本展里,從墻上畫到椅子,再到柜子上的“熊孩子”,可能就屬于“趨近”氣質,和那些安靜畫畫的“好孩子”相比,他們有著更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富有創造力,“你仔細看看這些小朋友們的畫,肯定比大人的有意思。”
“那,遇到小朋友亂涂亂畫,我要怎么辦?”這應該是很多家長的心聲和疑問。
何潔的答案,是“和他們一起畫”,但如果是不能畫畫的場所,家長們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引導,而不是直接批評。(記者 薛瑩 通訊員 王靜)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錢江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