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規模保費跌幅收窄
摘要: 規模保費前十險企位首尾排名未變,和諧健康規模保費從去年前8月的第5位下跌至今年同期的第14位■本報記者 冷翠華“十一”結束后的首個工作日,保監會發布了今年
規模保費前十險企位首尾排名未變,和諧健康規模保費從去年前8月的第5位下跌至今年同期的第14位
■本報記者 冷翠華
“十一”結束后的首個工作日,保監會發布了今年前8個月的保費數據。根據統計結果,壽險公司的規模保費已經連續6個月與去年同期呈同比下降態勢。同時,與去年前8個月規模保費排名前十位的情況相比,今年同期,排名第一位和第十位的險企分別為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而第2位到第9位皆發生了座次變化,其中,和諧健康的規模保費跌出前十位,從去年前8個月的第5位下跌至今年同期的第14位。太平人壽今年前8個月的規模保費則重新出現在前十位險企之列。
縱覽規模保費排名下降較多的險企,多為曾經較為依賴萬能險業務的險企,而排位上升較多的險企則在原保險保費收入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隨著“134號文”的全面實施,壽險行業還將發生深刻變化,業內人士認為,從規模保費來看,各公司排名將持續呈現大幅波動的態勢。
規模保費降幅首次收窄
根據保監會發布的每月保費統計數據,今年前8個月,壽險公司取得的規模保費總額約為2.5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13%。
其中,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07萬億元,同比增長22.59%;未計入保險合同核算的保戶投資款和獨立賬戶本年新增交費4490.28億元,同比下降54.94%。可見,規模保費的下降主因在于萬能險和投連險業務收入的銳降。盡管如此,原保險保費的增速今年也有所下降,今年1月份,壽險公司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7517.32億元,同比增長39.28%;1-5月份,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幅為29.95%,增幅明顯下滑;1-8月份這一增幅進一步下滑至22.59%。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壽險公司規模保費約為1.19萬億元,同比微增0.46%,從1-3月份開始到1-8月份的6個統計周期,今年的規模保費收入皆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具體來看,1-3月份、1-4月份、1-5月份、1-6月份、1-7月份,以及1-8月份的規模保費分別同比下降了1.79%、5.31%、5.85%、5.77%、13.65%,以及6.13%。在此期間,1-7月份的規模保費降幅最大,而其他幾個月的降幅并未出現明顯的趨勢性變化。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同比下跌的趨勢預計將延續至年底。
從今年3月份至8月份的單月數據來看,壽險行業規模保費分別約為3725.2億元、1733.1億元、1833.1億元、2318.7億元、1709.4億元、2022.1億元,保費漲漲跌跌,也并未體現出明顯的趨勢性變化。
“老七家”昨日重現
對比去年前8個月規模保費排名前十位的險企以及今年同期前十位的險企,《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大部分險企的座次發生了變化。其中,和諧健康規模保費從去年前8月的第5位跌出前十,今年前8個月其規模保費排名第14位。同時,太保壽險和泰康人壽的規模保費排名皆上升了3位,太保壽險從第7位上升至第4位,泰康人壽從第9位上升至第6位,太平人壽去年前8個月不在前十位之列,今年同期處于第9位。
其他險企規模保費的排名變化情況為:平安人壽上升1位至第2位,安邦人壽下降1位至第3位,華夏人壽下降1位至第5位,富德生命人壽下降2位至第8位,人保壽險上升1位至第7位。
其他規模保費排名變化較大的險企還包括:安邦養老從第32位下跌至第62位,弘康人壽從第17位下跌至第35位,光大永明人壽從第19位下跌至第31位;同時,百年人壽從第28位上升至第18位,中郵人壽從第23位上升至第15位。
壽險行業有“老七家”的說法,即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泰康人壽、人保壽險,以及太平人壽。在過去多年,“老七家”市場份額穩居市場前七位。而在過去幾年,壽險業格局劇變,新秀不斷沖擊前排座次,“老七家”的部分險企排位大幅下降,去年前8個月,規模保費排名前7位的險企僅有3家屬于“老七家”,其他4家皆為后起之秀。
時移世易,從去年開始,在保險姓保的理念指引下,保監會發布了一系列新政,引導保險回歸保障,限制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規范人身險產品開發,系列新政實施,產品更迭、渠道生變,人身險公司保費排名再次劇變。從今年1-8月份的情況看,壽險“老七家”已經全部回到前十隊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壽險市場再次發生深刻變革,產品設計注重保障,渠道重心偏向個險,“老七家”的優勢或許將再次顯現,未來,“老七家”們的規模保費能否重新坐上前七把交椅?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