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股權投資超2萬億元 監管警示五大風險
摘要: 截至去年年底,股權投資以不到10%的資金占比貢獻了20%以上的利潤。相關數據顯示,到今年7月底,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總額約達2.1萬億元的規模,其中包括1.34萬億元直接投資。另
截至去年年底,股權投資以不到10%的資金占比貢獻了20%以上的利潤。
相關數據顯示,到今年7月底,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總額約達2.1萬億元的規模,其中包括1.34萬億元直接投資。另一個數據是,截至2016年年底,長期股權投資占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不到10%,但是收益占比超過了20%??梢?,股權投資對險資運用有較強的吸引力,股權投資資金規模也在快速增長。
險資股權投資包括直接投資股權和間接投資股權,已成為險資運用的重要渠道和收入來源。股權投資是險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高險資運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同時也存在內控不規范等問題,存在風險隱患。10月10日,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第6號)》(征求意見稿),擬進一步細化和明確險資投資的內部控制指引。業內人士認為,該指引的發布將進一步規范股權投資行為,防止出現大的風險事件。
直接股權投資1.34萬億元
股權投資是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最佳方式之一。這一觀點在險資投資界頗受認同。一方面,股權投資與險資屬性相符,另一方面,股權投資也是當前險資配置的需要。
險企股權投資包括直接投資股權和間接投資股權。其中,直接投資股權,是指保險公司以出資人名義投資并持有企業股權的行為;間接投資股權,是指保險公司投資股權投資管理機構發起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等相關金融產品的行為。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國力表示,股權投資與保險資金性質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險資平均久期較長,資金穩定性好,這與權益類資產對長期資金的需求不謀而合。在資產配置合理、風險控制得當的情況下,適當開展股權投資,有利于解決保險資金運用期限錯配問題,也有利于提升保險資金整體投資收益水平。這也是險資拓寬投資領域、適應外部形勢變化的必然選擇。
據他介紹,目前險資的直接股權投資以金融類企業股權為主,間接股權投資包括主動管理的股權投資計劃、市場化的第三方私募基金,以及保險私募基金三種形式。
在近期召開的保險資金私募股權投資研討會上,保監會資金運用部副主任賈飆透露,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的直接投資規模達1.34萬億元,PE基金(私募股權投資)5031億元,股權投資計劃2692億元。以此計算,目前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總額約為2.1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保險系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已有10家,設立了12只私募基金,規模近600億元,成為保險資金配置的新興渠道和方式。
至少需關注五大風險點
至今,保險資金股權投資尚未出現大的風險事件,但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部分保險機構存在“短錢長配”的現象,有些公司投資盲目、沖動的現象較為明顯。為此,在此前已經發布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的基礎上,保監會擬進一步細化險資股權投資的內控指引,并明確了至少需要關注五大風險點。
這五大風險分別是:市場風險,投資范圍、交易結構及投資標的合規風險,法律風險,操作風險,以及道德風險。
陳國力指出,險企股權投資的人才儲備、投資理念、投資經驗與其他市場投資機構仍然有一定差距。特別是股權投資交易和退出程序復雜,除常規的金融投資風險外,還面臨著較高的道德風險,存在利益輸送的動機和空間。
與這一問題相對應,《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提出,保險機構開展股權投資,應建立針對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正當利益輸送行為的反舞弊管理機制和相關制度程序。
陳國力還指出,股權投資收益具有明顯的“J曲線效應”。在初始投資期通常無法立刻產生回報,隨著被投資企業運作成熟或者基金投資項目退出,才開始逐步產生收益,這種收益特征與保險資金傳統的穩定收益需求存在距離。此外,股權投資還有投資退出難、投資失敗損失率高等問題,“特別是當前正處于私募股權投資熱潮,各類主體和機構扎堆進行私募投資,導致5-7年以后成為集中退出期,在資本市場退出渠道不暢的環境下,資金回收壓力會非常大。”他指出。
與此相對應,上述《內控指引》擬加強險資投后管理工作。例如,對股權投資的后續管理方案提出了四點詳細要求,其中,包括跟蹤項目投后表現、監控項目投后風險,依據監管要求對投資項目開展資產風險分級,揭示保險資產的實際價值和風險程度。
業內人士表示,指引中的部分要求目前險企內部已經在做,但保監會明確發布指引后,其操作將更加規范、細致,有利于促進險資股權投資規范化,防止出現大的風險事件。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