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改良獲成功 玉米增產近三成
摘要:本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趙永新)采用粉壟技術改造海濱鹽堿地初獲成功:國慶節前夕,中科院新疆地理與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田長彥為組長的驗收組對黃河三角洲農高區的粉壟改造利
本網北京10月9日電(記者趙永新)采用粉壟技術改造海濱鹽堿地初獲成功:國慶節前夕,中科院新疆地理與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田長彥為組長的驗收組對黃河三角洲農高區的粉壟改造利用濱海鹽堿地試驗與示范項目進行現場驗收,結果表明,粉壟處理畝產玉米492公斤,對照處理畝產玉米388公斤,前者較后者增產26.80%。
粉壟地塊和對照地塊的玉米長勢。趙永新攝
于2015年10月獲國務院批復設立的黃河三角洲農高區是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農高區,旨在鹽堿地綜合治理、發展現代農業等方面探索發展、作出示范。農高區有300多平方公里鹽堿化程度不同的海濱鹽堿地,根據科技部的安排,農高區與廣西農科院合作,利用農科院自主發明的粉壟農耕新方法——粉壟技術,開展鹽堿地改造利用試驗與示范研究項目。
粉壟技術發明人、廣西農科院研究員韋本輝介紹說,我國濱海鹽堿地面積巨大,近環渤海地區就有5000多萬畝。鹽堿地含鹽量較高、多為中低產田,作物增產空間潛力巨大。
此前針對濱海鹽堿地的研究改造,主要采用土壤客土、土壤調理劑、化學改良劑等方法,成本高、見效慢。“粉壟機械用螺旋鉆頭替代傳的犁頭,一次性實現深耕深松整地,不僅耕得深(深度為30—50厘米,是傳統方法的2倍左右),而且土壤細勻、松軟、透氣性好。近年來廣西農科院等單位在新疆、內蒙古、河北、河南、寧夏、吉林等地進行輕、中、重三種類型鹽堿地進行粉壟“淡鹽”初步研究,粉壟土壤鹽分濃度下降20-40%,棉花、小麥、玉米、馬鈴薯等增產30%以上。
粉壟鹽堿地改造利用試驗與示范研究項目的實施地點位于黃河三角洲農高區內的菁華農業示范用地,為中度鹽堿地。今年5月8日利用粉壟機械對輕度(含鹽量0.28%)、中度(含鹽量0.32%)和重度(含鹽量1.13%)鹽堿地進行粉壟作業,作業面積為162.2畝,深度為40厘米;對照地塊作業面積87.8畝,耕作深度為18厘米。參試作物為玉米,品種為登海678;6月15日播種,粉壟區塊和對照區塊采用同樣的播種量和田間管理。
左為粉壟機耕作,右為傳統的拖拉機耕作。申章佑攝
9月29日上午,由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和東營市農科院專家組成的驗收組來到項目實施地點,對成熟的玉米進行現場采收、測產。記者看到,粉壟地塊和對照地塊的玉米長勢區別非常明顯:前者植株粗壯高大,結的玉米棒子又粗又長、籽實飽滿,后者植株細瘦、棒小籽也小。
據韋本輝介紹,粉壟耕作前后,經過對土壤含鹽量、酸堿度、速效氮磷鉀等技術指標進行測定,顯示中度、重度鹽堿地淡鹽效果良好,土壤鹽分濃度分別下降8%和31%;每畝土壤可供作物利用的土壤養分總體增加10-30%。同時,土壤通透性提高、鹽分下沉、地面表層鹽漬厚度減薄、作物出苗率提高、根系發達。
驗收專家們認為,測產結果表明粉壟改良鹽堿地效果明顯、前景廣闊,希望項目組今后繼續完善田間管理和土壤監測,爭取早日擴大推廣。
驗收組專家在現場采收玉米。趙永新攝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