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駐馬店籍著名畫家韓學中
摘要:能“工”善“寫” 靈動畫中來——訪駐馬店籍著名畫家韓學中□晚報記者 任羽 文/圖中國工筆畫是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的代表之一,其文脈傳承
能“工”善“寫” 靈動畫中來
——訪駐馬店籍著名畫家韓學中
□晚報記者 任羽 文/圖
中國工筆畫是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的代表之一,其文脈傳承綿延數千年,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承載著中華民族文脈的精神追求。 “工”的意義遠在技藝工整之上,當代工筆畫家在作品中追求更多的是當下語境的文化情懷、生活意趣和態度省思。在工筆畫家中,有一位來自駐馬店的創新者,他將工寫結合,進行了自己的個性創造,從而開辟出屬于自己的繪畫藝術之路。他就是駐馬店籍著名畫家韓學中。
獨辟蹊徑 為創作輸入新鮮元素
20世紀以來,工筆畫沖破重重阻礙,取得舉目公認的成績,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藝術家。但是,有些人對工筆畫仍然存在著頑固的成見,沿襲水墨至上的觀點,否定工筆畫的藝術價值。在他們的眼里,只有水墨才是寫意的和有靈性的藝術,工筆只是一種寫形寫實的手藝,不能與水墨相提并論。這種偏見源于對繪畫中“形似”的誤解。
韓學中對中國畫的發展歷程有清晰的認識,他在題為《正本清源 略說“工”與“寫”》一文中,用大量例證說明工與寫是密切聯系在一起,是不分家的,只是各有不同的側重而已。他認為:“工與寫,本是技法分,現為科目分,實是把中國畫斷章取義了。”他的繪畫實踐與他的理論觀點完全一致,他把工與寫都作為繪畫基礎,反復練習,反復琢磨,力圖在工寫結合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他懂得,在繪畫中形不奪意,對任何一種風格的藝術家來說,造型能力都是必需的。至于形如何真切地傳達意,如何生動地表現神韻,關鍵在于創作者的功力與修養。
韓學中出身科班,一路走來,他受教于蔣彩萍、李伯安、丁中一等老師,老師教給他的是傳統勾勒、渲染、填彩法等傳統基本功。學生時期的韓學中勤奮努力,總是無聲地埋頭作畫。雖然基礎訓練非常枯燥辛苦,但在韓學中這里,卻自有一種隱約順暢之樂和意趣貫穿其間,并隨著技能的成熟與日遞增。在老師的教導下,韓學中的繪畫十分重視傳統,并認為,對傳統學習、理解的程度,能夠決定以后的發展道路。
可以說,韓學中是個苦學者,從中學到大學,從大學到中央美院,從美術編輯到職業畫家、老師,他一步一個腳印,勤奮扎實。“創作一幅好畫不是靈機一動,一蹴而就的。要能在生活中犧牲自己,甚至要達到忘我的境界時,才能產生一種靈感。走馬觀花、應付差事的畫作遲早會被淘汰。”韓學中說。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畫院教學部主任,韓學中在教學過程中也十分注重教學相長。他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不斷接觸新事物,這也是他進行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他把這些思考融入創作之中,不斷做嘗試,為創作輸入更多新鮮元素。
雅俗兼顧 從民間藝術中汲取養分
韓學中正是通過艱苦學習技法、精心研究傳統繪畫遺產和認真寫生,來積累造型功力與提高藝術修養的。他虛心地從黃冑、蔣采萍、李伯安、丁中一等師長那里學習工筆畫制作必需的勾勒、渲染、填彩法,視手藝為立足藝壇之本。在此基礎上,他研究從戰國和漢代帛畫、其他古代繪畫經典,并從近現代諸大家代表作中吸收營養。他從中得到的最重要的體會是:要在繪事上真正有所作為,必須兼有純熟的工與寫的技巧和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全面的藝術修養。他認識到,凡是優秀的繪畫作品,不僅要從生活出發,以客觀現實為資源,還要有詩意的表達方式和超越現實的意境。他的作品重視傳達感情的形式語言,沒有直白的陳示,更沒有枯燥的說教,而是寓情于景于物,以情動人。
從韓學中的成名之作《春韻》,到他的諸多作品,如《凈地》《北方少女》《瑞鶴圖》《古運河人物系列》《肖像畫系列》《農民工系列》《和諧家園系列》《新房》《守望》《壯鄉春早》《千里江山圖系列》《原野如歌》等,之所以受到畫界的好評和觀眾的歡迎,正是因為它們不僅有生活氣息,而且有濃郁的抒情意味。他筆下描繪的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各類普通人物,有辛勤的體力勞動者,有文藝界精英,有青春少女……他善于發掘人物和環境中富有藝術美感的情境,通過精心的構思和刻畫,創造出既有現實感又異于客觀現實的動人畫面。這里面有他細心和敏銳的觀察,有他豐富藝術想象力的發揮,有人物與場景包括運用錯位法的巧妙安排,還有他在繪畫語言表現上“放”與“收”的把控能力。
韓學中在處理雅與俗的關系上,進行了努力,并取得了成果。他的畫有民俗特色和生活氣息,也有學院的儒雅氣;有人文精神,也富有裝飾意味。他還把從民間藝術中汲取的養分,糅合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使作品易于被大眾品評和欣賞。
靈動雋秀的個人風格
韓學中的畫雖“工”,但處處有著“寫”的神韻。他以意象造型為基本審美,又從日本近代繪畫、西方繪畫中吸納、學習表現手法,恰如其分地運用傳統工筆畫中線的表現能力,并將東、西繪畫的用色特點進行完美結合。他的人物畫側重于主體人物的體型態勢、肢體動感,尤其是通過人物眼睛表現人物神志,使得筆墨組合關系流溢出人物內心世界的情感,使欣賞者從外在的形象體態中,感受到人物內在心理節奏的律動,具有了寫意的韻味。
韓學中的繪畫一方面從傳統年畫、剪紙、皮影和月份牌中借鑒招貼與符號的意義,一方面從古代埃及以及希臘古典藝術、日本近代繪畫里歸納學習表現手法,從而走出了屬于他自己的工筆人物畫創作的新路子。
他立足當代,吞吐古今,涉獵中外,悉心研究民族傳統藝術中的精華,又注意吸收西方造型藝術中的有益成分。可以看出,他的畫參用西法而不失傳統,銳意出新而不輕形神,那平緩、含蓄的線條連綿、流暢、瀟灑,那豐富、柔和的色彩蘊藉典雅、富麗莊嚴。他的寫意蒼雄里涌動著沉抑,他的工筆畫瞻沿中流露著詩之芳馨,他的一些古典文學的插畫也使人感到立意新警、氣格嚴正,形成一種風神暢達、靈動雋秀的個人風格。
繪畫路上收獲豐
“工”“寫”本是技法分,現為科目分,實是把中國畫本質斷章取義了。人物畫講傳神,山水畫講意境,花鳥畫講情趣。宋人繪畫并不全是如實描寫,元人的臆造也并非全無生活依據,只是各有偏重。“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似與不似之間”等,這都需要畫家自己的把握。故而一個畫家應是能“工”善“寫”的全才,才稱得上是一個好的從業者。
韓學中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從1987年開始, 韓學中的作品《懷素書壁》就隨河南省代表團赴日本三重縣展覽,并由日方收藏。直到2017年,韓學中的作品多次在國家乃至全世界參展并獲獎。2007年,作品《沉香梧桐》獲第四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畫院獎;1999年1月,作品《凈地》獲全國第八屆美術作品展優秀獎及文化部全國第八屆“群星”銀獎;1996年11月,作品《以醫救人》獲孫中山與華僑國際美術展銅獎;1994年5月,作品《屏風》獲中國當代第三屆工筆畫大展銀獎;同年12月,作品《凈地》被評為“全國第八屆美術作品展”優秀作品,并選送赴海外巡回展出;1991年5月,作品《春韻》獲中日聯辦的“中國的四季”美展銅獎。
個人簡介
韓學中,1961年9月生,祖籍河南省西平縣。1978年考入河南大學美術系,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重彩畫研究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首都博物館畫院院長。1997年被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97中國畫壇百杰”,現任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展演中心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級職稱評委。
韓學中作品
沉香梧桐 2007年作
守望 2010年作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