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鄉規劃局 開展“城市雙修” 建設美麗家園
摘要: 本報訊 (記者 馬國省 通訊員 李 剛)今年初以來,市城鄉規劃局按照省、市城市工作會議部署,結合工作實際,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精心組織、強化舉措,全面開展“城市
本報訊 (記者 馬國省 通訊員 李 剛)今年初以來,市城鄉規劃局按照省、市城市工作會議部署,結合工作實際,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精心組織、強化舉措,全面開展“城市雙修”工作,集中編制完成一批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及重要區域、地段、街道的規劃設計項目,認真制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實施方案。力爭通過開展“城市雙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緩解,城市生態空間得到有效保護與修復,城市功能和景觀風貌明顯改善。
“城市雙修”是城市發展的新理論,是“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簡稱;是指用再生態的理念,修復城市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用更新織補的理念,拆除違章建筑,修復城市設施、空間環境、景觀風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途徑,是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標志。其中,生態修復是指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積極推進采礦廢棄地修復和再利用,治理污染土地,恢復自然生態。城市修補是指解決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歷史文化遺產損毀等問題,促進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際線、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要把粗放擴張性規劃轉變為提高城市內涵質量的規劃,以此改善人居環境和城市功能,促進城市與自然有機融合。
2016年12月,住建部印發《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給出了“城市雙修”建設的“時間表”。提出2017年各城市要全面啟動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力爭完成重要區域、地段、街道的規劃設計,開始制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實施計劃,推進一批富有成效的示范項目。到2020年,“城市雙修”工作在全國各市、縣全面推開,通過開展“城市雙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緩解,城市生態空間得到有效保護與修復,城市功能和景觀風貌明顯改善。到2030年,全國“城市雙修”工作要取得顯著成效,實現城市向內涵集約發展方式的轉變。
為積極開展“城市雙修”工作,該局多次聘請國內知名的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結合我市實際開展城市摸底調查,進行整體性和系統性研究,因地制宜開展“城市雙修”工作,集中編制完成一批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及重要區域、地段、街道的規劃設計項目,認真制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實施方案,把“城市雙修”的理念融入具體工作中。一是開展水體治理和修復。加強對城市水體自然形態的保護,按照“城市雙修”規劃原則對水體功能進行有效組織,進而達到預期的水系綜合整治效果。在全面實施城市河道水體整治的基礎上,首先對中心城區6條河流進行了水體生態修復。全面實施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構建良性循環的城市水系統。在保障水生態安全的同時,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拓寬改造現有河道、連河成網,建立水系循環,正在實施板橋水庫、薄山水庫引水入城。河流在滿足防洪需求的前提下塑造生態水域面貌,將不同類型、級別、功能的城市水體相互連成網絡,創建富有活力的濱水空間。二是道路交通方面。改善出行條件,鼓勵打開封閉社區,打通斷頭路,增加支路網密度。優化道路斷面和交叉口,適當拓寬城市中心、交通樞紐地區的人行道寬度,完善過街通道、無障礙設施,建立城市公交優先及步行和自行車系統,方便城市居民便捷出行。鼓勵地下停車場、立體停車樓建設,增加老舊城區停車位供給。現已打通了65條斷頭路,完成了30余條主干道路升級改造,啟動實施了12條城市組團連通工程。其中S330、S331、S241道路升級改造工程把中心城區與東西部景區連接起來,將山水引進城市,構建組團發展新格局。同時,加大景觀道路更新規劃力度。擬對市中心城區重陽大道、開源大道、中華大道、汝河大道、雪松大道西段、驛城大道、文明大道、白橋路南段、銅山大道、樂山大道等10條主要干道進行景觀設計更新規劃。在高速路兩側設置50米綠化帶,重點推動沿迎賓大道和京港澳高速的城市生態綠化長廊的建設。三是園林綠化方面。著力營造功能多樣的城市綠地,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努力修復被割斷的綠地系統,加強城市綠地與外圍山水林田源的連接。通過拆遷建綠、破硬復綠、見逢插綠、立體綠化等措施,拓展綠色空間,讓綠網成蔭。不斷修復被損壞的區域、地塊,最大限度滿足各種使用人群的多種需求,讓城市綠地變成最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場所。現已對全市20多處公共綠地實施升級改造,新增綠化面積90萬平方米,為人們帶來更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感受。老火車站周邊、靖宇廣場區域、南海公園區域進行“城市雙修”恢復規劃。積極推進城市小游園建設步伐,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帶修建城市小游園,現已規劃建成我市小游園40多處。均衡布局公園綠地,因地制宜建設濕地公園(如練江河城市濕地公園)、雨水花園等海綿綠地,推廣老舊公園改造,提升存量品質和功能。推行生態綠化方式,提高鄉土植物應用比例。四是以海綿城市的標準,積極推進“城市雙修”工作。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選取小清河、練江河、開源河等雨洪資源利用潛力較大的河道流域,開展生態水系修復工程。識別山、水、林、田、湖等生態基本條件,提出需要保護的自然生態格局及對建設用地布局的約束條件,明確保護與修復要求,優先保護自然生態。采用多種方式建立良性循環的水生態自凈系統。利用海綿型城市原理,推進生態水系建設,優化城市水系布局,構建城市河流生態廊道。五是增加公共空間。加大違法建筑拆除力度,大力拓展城市公共空間,滿足居民生活和公共活動的需要。控制老舊城區改造開發強度和建筑密度,根據人口規模和分布加快城市廣場、公園綠地建設,提高城市空間的開放性。創新新建和改擴建建筑的場地設計,積極增加公共空間。加強對山邊、水邊的環境整治,保持濱水、臨山地區空間的公共性。加大對沿街、沿路和公園周邊地區的建筑管控力度,防止擅自占用公共空間。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