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老戰士李國玉
摘要:穿山大英雄 不道赫赫功——記抗美援朝老戰士李國玉□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 通訊員 馬立 文/圖開篇詩打通青石山,修筑地下城 。鑿石小困難,穿山大英雄。勇
穿山大英雄 不道赫赫功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李國玉
□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 通訊員 馬立 文/圖
開篇詩
打通青石山,修筑地下城 。
鑿石小困難,穿山大英雄。
勇士李國玉,首長是陳賡。
謙謙大君子,不道赫赫功。
李強說,父親在世時,不愛和他們兄弟姐妹交流,所以他們幾個對父親的故事知之甚少。還是親戚對李強說,當年在抗美援朝期間,父親李國玉曾因修筑坑道被部隊記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級穿山英雄”。
近日,李強和姐姐李真帶著父親的一些證件和獎章來到報社,向記者講述父親抗美援朝時的故事。
李國玉參軍時的照片。
李強(左二)和家人懷念父親。
早年參加革命
“父親從不炫耀當年他在朝鮮戰場上的事。”李強說,有關他父親的事,他和家人還是從十二軍三十四師一些首長及其后代的回憶錄里發現的。
李國玉1927年生于泌陽縣王莊鄉(現銅山鄉)薛莊村,因家里窮,沒上過幾天學。1945年7月,在王店鄉崔成先等人的介紹下,李國玉參加了本地的游擊隊。李國玉隨后參軍,成為二野十二軍三十四師警衛連的一名戰士。十二軍是支英雄部隊,在革命戰爭年代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赫赫戰功。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十二軍三十四師響應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于1950年12月出四川抵河北深縣磨頭一帶集結。李國玉在部隊接受了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當時全師干部和戰士斗志昂揚,對敵人充滿仇恨,決心徹底打敗以美帝為首的聯合國軍。
1951年3月21日至23日,十二軍三十四師相繼由遼寧的寬甸、長甸河口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經過長途跋涉到達谷山地區。部隊稍加休整后立刻投入戰斗。
李國玉所在部隊入朝的第一仗是4月22日攻打500高地的敵人。初戰時部隊雖然占領了高地,但傷亡較大,尤其是5月19日晚,在敵縱深內新村地區遭遇敵人的阻擊。我軍激戰一夜也沒有攻破敵人的防御陣地,第二天又遇到40余駕敵機的輪番轟炸和敵軍火炮的猛烈射擊,許多戰友犧牲了。
創新立奇功
10月下旬,正在谷山休整的十二軍奉命開赴金城前線,接替六十軍防務。部隊正面之敵為美軍二十四師。部隊原來的工事為土木結構,目標大,易被敵人摧毀,有時候一天的勞動轉眼間被敵人全部摧毀,前功盡棄。
構筑“鋼鐵陣地”成了我軍的重中之重。為了構建摧不垮、打不爛、能藏能打的防御陣地,部隊號召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這就是創造“坑道作戰”的原因。
后來大家群策群力,認為可以在原來工事的基礎上向大山深處打洞,一直把青石山挖通成兩個出口的隧道(后稱坑道)。
接到首長任務的二營營長王明山考慮到志愿軍沒有挖山洞的經驗,怕施工走彎路,決定邊施工邊研究邊總結經驗,及時指導全營施工。
開始作業時沒經驗,戰士們掄大錘把雙手都震裂了,傷口化膿,大家咬牙忍痛堅持作業。由于作業又苦又累,營養不足,李國玉、肖貴強等人患了夜盲癥。
進度不快、效率低,這急壞了李國玉和肖貴強。二人經常開會琢磨辦法。后來大家研究決定由原來用大錘和十字鎬的手工作業改為爆破作業。經過多次試驗終于解決了打眼、裝藥、點火、排煙等困難,作業進度不斷提高,由開始一天掘進幾厘米長逐漸提高到幾十厘米長,最多時一天達到1.2米。
肖貴強的小組經過28個日日夜夜的奮戰,終于在1951年12月5日早晨,打出了該軍第一條24米長的馬蹄形堅石隧道。李國玉帶領戰友們也比原計劃提前6天在烽火山的堅石上打出了第二條長33米的蛇形隧道。
這個好消息很快在全軍傳開了。上級為了表彰肖貴強、李國玉的英雄事跡,給他們兩人各記一等功,并授予“二級穿山英雄”的光榮稱號。志愿軍總部的首長和機關號召全軍向他們學習。
這種坑道能屯兵、屯糧、屯彈、蓄水,能達到減少傷亡、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長期作戰、持久防御的目的。
陳賡向“穿山英雄”問好
一天,正當大家在陣地上干得熱火朝天時,志愿軍副司令員陳賡帶領機關的同志來到這里。看完大家改進完善后的坑道,陳賡對大家進行了鼓勵和表揚,說坑道挖得好,大家為防御作戰做出了重大貢獻。隨后陳賡向兩位“穿山英雄”問好,詢問他們有什么困難。
李國玉說:“打坑道缺少炸藥,請首長給我們解決一些炸藥。”陳賡連連點頭答應,并說:“你們提得好,我現在就通知有關單位設法解決。”該團修筑的陣地變成了陳賡副司令員所要求的“示范參觀點”。
這種坑道在朝鮮戰場上大大發揮了作用,志愿軍依托它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敵人的猛烈進攻。
1952年9月在金城前線,101團依托坑道堅守618陣地54晝夜,與敵軍激烈作戰反復爭奪197次,以小的代價殲敵3950余人,達到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積極防御的目的。
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依托坑道與敵軍激戰43晝夜。我軍不到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依托坑道與敵人激烈戰斗,打退敵人900余次進攻,斃傷敵人2萬余人。
在這場最激烈、最殘酷、最持久的戰役中,各作戰部隊依托坑道,充分發揮了我軍的優勢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打出了國威和軍威,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跡。
熱心助人 寵辱不驚
在李強兄弟姐妹們的印象中,父親很少坐下來與他們交談,因為他總是很忙,每天早出晚歸,把全部身心都撲在了工作上。
1953年,李國玉隨部隊回到國內,8年后轉業到地方,先后任泌陽縣王店區區長、糧管所所長、供銷社主任及泌陽縣五交化公司黨支部書記。雖然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還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李國玉的同事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這段光輝歷史,他也從不向別人炫耀。
“我父親在戰場上受過傷,肚子上有三個傷疤,背上、腿上也有,天再熱他也不會光著背。”李國玉的女兒李真告訴記者,父親性格開朗,熱心助人,寵辱不驚。
1983年,已是泌陽縣五交化公司黨支部書記的李國玉和單位同事乘坐火車外出進貨。火車剛到新鄭附近,李國玉就突發疾病不幸病故。
“我離開家早,沒有在父母跟前盡孝,你們的奶奶還為我哭瞎了眼,以后你們要多回來陪陪老人。”李強回憶說,父親去世前的兩三年里,每到清明節都會帶著他們回到老家給爺爺、奶奶掃墓,還要求子女經常回老家看看。
李國玉在省財政金融學院上學的孫子李彥博心中有一位英雄,就是自己沒見過面的爺爺。李彥博說:“老一輩為國家、為革命、為人民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我們應該學習老一輩的奉獻精神,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