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上市公司理財 九成選擇銀行產品
摘要: 廣東公司最愛“買買買”■本報記者 呂 東今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斥資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依舊高漲。從7月1日至今的兩個多月時間,就有多達565家上市公司認購理
廣東公司最愛“買買買”
■本報記者 呂 東
今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斥資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依舊高漲。從7月1日至今的兩個多月時間,就有多達565家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累計涉及金額(含已到期的滾動型理財)高達1604.4億元,無論從上市公司家數還是認購金額上均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Wind數據顯示,短短兩個多月時間以來,A股上市公司所發布的涉及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就高達1296份,比去年同期的891個公告有了大幅增加。與此同時,自2017年7月1日以來,共有56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理財產品投資,涉及金額為1604.4億元(含已到期的滾動式產品)。而去年同期,僅有464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涉及金額1519.9億元。可以說,無論從認購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還是認購總金額上,今年均較去年同期有了較大幅度增長。
在565家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司中,杰克股份累計認購理財產品數量最多,該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數量高達46只。而購買理財產品金額上最多的則為新湖中寶,雖然該公司理財產品數量僅為19只,但累計認購金額高達69.83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這些上市公司所購買理財產品的種類不一,從上市公司披露的產品類型上看,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以及信托等多類產品,但進行銀行理財產品投資仍是各家上市公司的首選,購買此類產品的占比高達九成以上。而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則集中于閑置募集資金及自有資金。
從地域分類上看,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最為積極,這些省市兩個月來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百家,其中廣東以111家上市公司位列所有省份之首。而西部省份及經濟欠發達地區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則較少,甘肅、貴州、寧夏、西藏、新疆、云南、內蒙等地方均在10家以內。當然,這也與這些省份所擁有的上市公司分布數量有著直接關系。而按行業統計,則機械設務、化工、醫藥、電子信息等行業購買理財產品數量較高。
盡管市場各方對于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看法不一,但在上市公司看來,這顯然是一筆不錯的買賣。在眾多上市公司披露的購買理財產品公告中,均無一例外地有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獲取更好的投資回報”等表述,并認為將提升公司整體業績水平。當然,這些上市公司對于所選擇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有最為看重兩大指標:資金安全與流動性。
從公告中可以發現,盡管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以非保本為主,且這類產品因收益率較高而備受市場歡迎,但出于資金安全性的考慮,上市公司在參與購買理財產品時則幾乎不將此類產品作為投資標的,而全部選擇那些標注為保本或保證收益型的理財產品。
而除了資金的安全外,這些上市公司對于理財產品的投資周期也是以“短”為主,注重流動性和資金使用效率。《證券日報》記者發現,相關上市公司所購買的理財產品期限絕大多數在半年以內,其中以90天的期限理財產品認購比例最高,當然也不乏期限只有短短一、兩周時間的理財產品。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