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奔小康 勇立潮頭展新姿
——西平縣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紀實
摘要: 省、市 、縣領導在西平觀摩。市、縣領導在西平調研。水美花香的生態河道。宜游宜樂的休閑廣 場。西平縣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總面積1089平方公里,總人口87萬。區位優越,交通
省、市 、縣領導在西平觀摩。
市、縣領導在西平調研。
水美花香的生態河道。
宜游宜樂的休閑廣 場。
西平縣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總面積1089平方公里,總人口87萬。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處于鄭州、武漢之間的“半日經濟圈”內,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橋頭堡。
西平,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漢高祖4年置縣,沿襲至今已2200多年,創造了嫘祖文化、冶鐵鑄劍文化、法家文化,開創了華夏農耕文明、服飾文明、冶金文明,留下了韓非、孔子等名人賢士的足跡。西平縣是“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和“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和肉類產品百強縣、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中國綠色發展名縣、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生態魅力縣、省級文明衛生園林城市、河南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縣、河南省首批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示范縣。
近年來,西平縣廣大干群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定“團結奮進,再創輝煌”總目標,以“七大系統工程、40項重點工作”為抓手,不斷加大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力度,推動西平縣域經濟社會蓬勃發展。
宜居鄉村美如畫
“走在小康路上,一路歌美花香,在那希望的田野上,收獲富裕的明天;走在小康路上,一路陽光燦爛,在那美麗的故事里,我們描繪中國的畫卷……” 走進西平縣,聽著歡快的歌曲,伴隨著令人陶醉的鄉土氣息,一幅富有現代氣息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一個個獨具魅力的美麗鄉村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
近年來,西平縣順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緊緊抓住被定為“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縣”的機遇,投入精力、集中人力、籌集財力,扎實推進,全面掀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高潮。2016年,西平縣建成省級達標村67個,其中省級示范村18個。2017年,計劃創建省級達標村71個,其中省級示范村20個。西平縣先后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中國生態魅力縣、全國綠化模范縣。
“現在,村里的路寬了、燈亮了,灰塵、垃圾沒有了,面貌煥然一新,跟城市沒有什么區別。”提起村里環境的變化,西平縣二郎鄉小王莊村民魏丙炎贊不絕口。整潔的村莊,白色墻體與紅色屋檐呼應,顯得古樸典雅。文明宣傳欄和墻面繪畫結合點綴,看起來清新雅致。各種功能齊全的健身器械上,不少村民正在鍛煉身體,三五個孩童在亭臺上嬉戲……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我們要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充分調動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認真實施好這一重要民生工程。”西平縣委書記、縣改善人居環境工作指揮部指揮長聶曉光多次如是強調。
精心謀劃,眾志成城美家園。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涵蓋農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西平縣迅速成立了縣委書記任指揮長、縣長任副指揮長的指揮部,各鄉鎮(街道)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該縣還制訂了實施方案、考評辦法、督導方案等,建立了制度保障。
留住鄉愁,規劃先行抓特色。為突出特色,留住田園鄉愁,各鄉鎮(街道)和各行政村結合當地地貌、歷史文化、傳統沿革等特點,因地制宜進行規劃和整改。重渠鄉把沿仙女河的李莊、丁寨、賈橋3個村定為示范村,突出仙女河特色,多方籌集資金,三村聯動推進,整治效果顯著。嫘祖故里嫘祖鎮把董橋村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重點,對村莊環境、歷史文化保護等進行統一規劃整治。
知難不懼,創新解難求實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面臨資金籌集難、建立機制難等問題,西平縣知難不懼、勇于探索,在較短的時間內,在全縣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美麗鄉村建設熱潮。
在資金保障方面,西平縣多元籌資,有效緩解資金緊張壓力。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撥付財政資金1800多萬元。二是整合部門資金,集中統一分配扶貧開發、美麗鄉鎮建設、公路養護、危房改造等項目資金的使用,最大限度發揮資金作用。三是籌集社會資金,發揮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作用,鼓勵群眾捐資捐物、投工投勞,爭取項目。鼓勵企業、社會團體以及在外創業成功人士等投資家鄉建設,打造美麗家園。
小康路上,花簇錦繡。現在的西平縣,鄉村房前屋后“凈”了,河塘溝渠“清”了,鄉村道路“潔”了,農村環境“美”了,村民腰包“鼓”了,西平縣正成為一片人氣興旺的“小康熱土”。
農村環境變美了,干群關系變近了,群眾思想變新了,干部作風變實了。今日的嫘祖故里,生動詮釋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新型城鎮化的詩意內涵,朝著現代化美麗文明鄉村和花海旅游新城的目標闊步前行。
花海新城展新姿
漫步在西平縣城,寬闊整潔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樓群、綠樹環繞的小區令人目不暇接。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街道游人如織,市民在明亮的街燈下翩翩起舞,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臉上。
去年初以來,西平縣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城市目標,大力實施城鎮興縣戰略,堅持以縣城為龍頭,科學規劃,強化基礎,完善功能,嚴格管理,提升品位,充分發揮城鎮化“牽一發動全身”的作用,先后召開縣委常委會、四個班子會、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會40多場次,短時間內統一了全縣上下的思想,凝聚了加快城市建設的共識。隨后,該縣成立了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組長的領導組織,召開了高規格的四城聯創動員會、城市建設動員會,一場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大潮迅速掀起。一座建設精細、個性突出、景觀優美的新西平漸行漸近,一張高品位的城市建設藍圖也在西平決策者們的腦海中醞釀——
聘請國際一流設計院,按照打造“花海旅游新城”,著力建設駐馬店、漯河兩市之間特色化、休閑化、人性化的中心城市的理念,高標準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
城東南規劃建設面積14平方公里的產業集聚區,重點打造以服裝研發生產、畜牧機械制造為主導產業的產城融合區。城西北規劃建設面積27平方公里的城西新區,重點打造宜學、宜居、宜業的慢節奏舒適生活區。中部為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的老城區,重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質提升。
實施“兩河”(小洪河、引洪河)生態治理,花海水城雛形初顯。西平是千年古縣,文化厚重,風光秀美。古時,西平有柏亭春靄、云莊雪霽、周泊漁歌、龍泉夜月、義崗牧笛、妝臺野云、鄧陂澄波、郅冢煙樹“八景”,與水的淵源很深。歷史上清澈的小洪河像條玉龍蜿蜒繞城而過,河水潺潺、波光粼粼。
為實現西平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為居民提供生活休閑場所,打造全新嫘祖故里文化名城,建設“城水共生、宜居西平”的中原示范縣,西平縣委、縣政府決定啟動城市水系治理工程,開展小洪河、引洪河生態治理。通過蓄水建筑設置、生態河道治理、沿線景觀綠化、濱河道路建設,把“兩河”沿岸建成集防洪、生態、景觀于一體的休閑娛樂公園,打造極具區域文化特色的花海旅游新城。
實施人居環境改善,城市面貌展現新姿。西平縣統籌城鄉發展,大力加強城鎮建設,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在城市道路網絡建設中,該縣投資10億多元改造升級城區道路,解放路、建設路、西平大道、柏城大道等主干道路平坦寬闊,柏國大道猶如蜿蜒騰飛的巨龍,南環路、柏苑大道橫亙城區南北,東環路、107國道城區段、西漯快速通道等道路采取PPP模式,形成了城周環形圍繞、城內互聯互通、城外四通八達的路網體系。
該縣建成了洪河公園、仙女河公園等游園,完善夜間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公廁等公共設施,升級改造城區路燈6000多盞,開通了城區公交,縣城生活環境更加宜居舒心。西平生態園建設扎實推進,嫘祖文化苑加快建設,開啟了西平城市建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篇章。深入開展“四城聯創”,推進精細化管理,保持了省級園林城、衛生城、文明城稱號,城市品位明顯提升。
產業集聚引鳳來
近年來,該縣圍繞“一舉應多變、一招求實效”目標,以招大引強為主線,以產業招商為重點,牢固樹立“項目是第一抓手”理念,按照“對上爭、對內育、對外引”的基本途徑,發揮產業集聚區主陣地,借助在我市召開的中國農加工洽談會平臺,突出主導產業,打造特色園區,以4個特色園區為載體,開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動。
今年初以來,全縣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71個,計劃總投資226億元。其中洽談項目35個,簽約項目3個,在建項目31個,建成項目2個。其中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5個。
逐步完善措施,進一步加壓增責。為進一步增強全縣各單位招商引資工作的責任意識,該縣制定下發了《2017年工業項目招商引資工作意見》,對全縣60個責任單位下達了工業項目目標任務,并制定了相應的考評辦法和考評獎懲。
在西平嫘祖服裝新城的建設中,催生了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不到10個月的“西平速度”,讓不少企業家嘖嘖稱贊。
選擇重點區域,積極開展外出招商。依托在深圳和鄭州設立的招商辦事處,該縣廣泛宣傳推介,坦誠對接洽談,組織人員分赴鄭州、烏魯木齊、鹽城、蘇州、上海、南通、深圳、中山等地開展招商活動,以珠三角、閩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發達地區為重點招商區域,積極開展外出招商,努力承接產業轉移。
圍繞主導產業,努力打造特色園區。明確以機械電子制造、服裝、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導產業,把產業集聚區作為工業發展的主陣地,以“四園”(智尚工園、光電產業園、畜牧機械產業園、食品機械產業園)建設為載體,努力打造功能完備、產業鏈齊全的特色園區,形成“一區多園”競相發展的格局。
對入駐園區的企業,大力進行資金和稅收扶持,給予企業職工子女就學及住房優惠,同時,支持新產品研發與設計,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實行“兩個零接觸”和“保姆式”服務。
“兩年時間完成招商、建設并形成初步規模,實現產值總額50億元,3年時間完成園區投資建設實現產值100億元,5年時間完成全部建設,屆時可實現總產值達200億元,出口額1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畜牧機械生產基地!”西平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全喜信心百倍。
百城提質奔小康
近年來,西平縣科學規劃,強化基礎,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充分發揮城鎮建設的引領作用,不斷加大投入,拉大框架,強化管理,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形象明顯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日益增強,為西平縣推動百城提質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2月,河南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市縣名單,西平縣成為45個先行先試的縣市之一。
市委、市政府和市有關部門高度關注西平縣城市建設的發展。市委書記余學友蒞臨西平,并為西平城市建設發展謀劃定位,提出了“要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的要求,明確思路、方向;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星多次到西平,對西平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進行調研指導,就城市建設如何提質、提速、提效提出了具體要求。
成立組織,健全機制,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提供領導保障。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會議召開后,西平縣積極行動,迅速落實,及時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四個班子有關領導任副組長的西平縣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領導小組,制定了《西平縣百城建設提質工作實施意見》,以推動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順利實施。
成立公司,積極對接,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提供資金保障。2016年12月23日,成立了西平縣豫資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3月7日與省國開行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近期通過郵儲銀行計劃融資10億元,謀劃PPP項目2個。
規劃引領,高標定位,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提供規劃保障。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龍頭”,科學的規劃是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前提。西平縣秉承規劃領先、建設在后的原則,著眼城市長遠發展大計,建立了科學的規劃決策體制。
為突出規劃的前瞻性,該縣聘請多家有資質、知名度高的規劃設計學院,深入實地多次調研考察,反復論證,編制了《西平縣2013~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縣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和全縣16個鄉鎮192個行政村規劃,完成了特色商業區空間發展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了城西新區控制性規劃和小洪河兩岸建設規劃,完成了11項城市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突出規劃的權威性,該縣在規劃執行過程中,堅決推行“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維護規劃的嚴肅性,保證了城市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科學論證,精心謀劃,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提供項目支撐。西平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住建、發改、財政等有關職能部門參加的會議,對今年及今后3年的城市建設項目反復進行論證,科學謀劃,初步篩選了99個項目,總投資196億元,已全部錄入省住建廳百城建設項目儲備庫。
建設海綿城市,加快推進“兩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以海棠為主要樹種,種植好綿延兩岸11公里的海棠花海,把西平縣城裝扮成花的世界,提升西平的知名度、美譽度。同時,將西平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鎮建設,加快推進嫘祖文化苑、寶嚴寺公園等文化園區建設,在“兩河”兩岸分別建設冶鐵鑄劍文化、法家文化、柏國文化、誠信文化等七大主題文化園,將西平縣城建成歷史文化名城。
該縣大力打造品質縣城,提升縣城品位。依托嫘祖文化、冶鐵鑄劍文化等,該縣投資2.3億元正在打造集休閑、娛樂、觀光于一體的嫘祖文化苑項目、棠溪寶劍園項目等。
依托繞城而過的小洪河,該縣投資1500萬元對小洪河城區段進行綜合治理,建成濱河帶形公園,投資4000萬元建成洪河公園。
如今,西平,一座宜居、宜游、宜學、宜業、宜商的靚美新城,正以昂揚向上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
找準癥結,及早謀劃,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提供用地保障。一是劃定城市發展邊界,留足發展空間。二是科學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保障重點項目用地。三是開展土地收儲工作,發揮土地市場機制。四是開展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整治試點。在全縣推動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作。
改造老區,完善功能,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補齊短板。該縣持續加強老城區道路、供排水、燃氣、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縣城的承載力、吸納力和服務力,為居民創造了方便的生活環境。投資20億元,推進柏城大道、柏亭大道等道路建設,加快產業集聚區金鳳大道東段、南環路、工業大道等6條道路建設,實施東環路、西漯快速通道等道路工程,改造提升解放路北段、經貿路東段等老城區道路,形成了城周環形圍繞、城內互聯互通、城外四通八達的路網體系。
重拳出擊,嚴管重罰,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提供環境保障。為破解城市管理難題,近年來,該縣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四城聯創”指揮部,建立了以職能部門為主,路段長單位為輔,經常性工作與突擊性活動相結合的城市管理機制。
該縣還組建了由城管、環衛、園林等300人組成的城市管理專業隊伍,對城區每個角落進行交叉覆蓋綜合管理,擴大管理參與面,加大管理力度。
以民為本,提升品位,全方位改造縣城棚戶區。今年,該縣共實施3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計劃投資48億元,2018年開始實施城區柏苑街道李道黃片區、西關片區、湯買趙片區等7個棚戶區改造項目,2020年完工。
“樓高了,路寬了,街凈了,景美了!”說起近年來西平城市建設發生的巨大變化,廣大群眾紛紛點贊,幸福之感溢于言表。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每天都在見證著精彩變化,真切地享受著現代城市所帶來的幸福生活。
砥礪奮進奔小康,勇立潮頭展新姿。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一個“顯山、露水、彰文、宜居”的新西平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數,樹立了西平城水共生的新形象。
城市美了,品位高了,城市改變了,贏得了滿城百姓的喝彩。一座頗具現代氣息的花海旅游新城正在天中大地悄然崛起!
策劃:張建偉
撰文:王冬霞 胡軍華
攝影:崔保軒 田春雨
責任編輯:db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