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老戰士吳傳州
摘要:愛國主義傳后代盡享幸福新生活——記抗美援朝老戰士吳傳州□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 文/圖開篇詩夜里行軍軍情迫,忍饑挨餓不蹉跎。彈坑遍地人無畏,尸體滿山鬼哆
愛國主義傳后代
盡享幸福新生活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吳傳州
□晚報首席記者 高琳琳 文/圖
開篇詩
夜里行軍軍情迫,忍饑挨餓不蹉跎。
彈坑遍地人無畏,尸體滿山鬼哆嗦。
七年援朝流血汗,萬千將士英雄多。
愛國主義傳后代,盡享幸福新生活。
記者近日在驛城區香山街道孫店村鷹莊見到村里的抗美援朝老兵、83歲的吳傳州(小名吳來)老人。臉色紅潤、精神瞿鑠,是老人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已漸行漸遠,但對于吳傳州老人來說永世難忘。聽聞記者采訪,吳傳州有些激動,急忙讓記者坐下。
“多少年前的事了,現在回想起來就像發生在昨天,那些人、那些事一直在眼前浮現。”老人邊搓手邊回憶,時不時還擦拭一下眼角的淚。記者隨著老人的思緒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歲月。
吳傳州的退伍軍人證。
吳傳州
幼年失去雙親
吳傳州的老家在淮陽縣農村。3時歲,因為鬧饑荒,父親餓死了,母親帶著他一路向南逃荒。母子倆走到確山縣境內時,母親也餓死在路邊。
“當年我娘死后我也就剩下一口氣,后來有人救了我,把我送到確山縣的教養院,這才撿回一條命。”回憶起往事,吳傳州有些心酸。
一直在教養院生活到16歲,吳傳州才和另外一名同齡的男孩外出自立門戶,在現在的驛城區香山街道孫店村鷹莊落了腳。
說起村莊的名字,吳傳州說清朝時期附近出了一個張將軍,張將軍喜歡養鷹,后來就在村里專門養鷹。久而久之,鷹莊就成了該村的村名。
從小孤苦無依,練就了吳傳州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剛毅的性格。
1951年剛過完春節,吳傳州聽到鄉里廣播征兵,他想都沒想就報了名。“有機會保家衛國我一定要去。”吳傳州說,雖然自己沒文化,也沒有一技之長,但當時就是想去當兵。當年3月,吳傳州和村里的一名青年一起參軍到了確山的部隊,隨后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忍饑挨餓急行軍十幾個小時
“我們過鴨綠江的時候是黃昏。”吳傳州說,敵人已經把大橋炸毀了,他們是從工兵搭建的浮橋上過的江。為保證安全,大家拉開距離前進。一過鴨綠江,他們看到敵人的飛機正在不停地扔汽油彈,朝鮮是一片火海。
吳傳州說,過了鴨綠江,他們就一直行軍,最后在一個溫井里(音)的地方駐扎下來。吳傳州被編入301部隊獨立四中隊一小隊,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對空作業,防御敵軍的空襲。
“那時候飛機在空中飛來飛去,經常俯沖著向地面的房子和遮掩物進行轟炸,到處是煙霧,看不見東西。”吳傳州說,當時,戰友們在外面挖坑道,不時有人犧牲。
朝鮮天氣寒冷,長期在外作業,吳傳州和戰友們的手腳都凍傷了,有時候腳腫得無法走路,但大家忍著疼痛繼續戰斗。
吳傳州負責觀察敵情。在他的眼里,各種飛機、照明彈、降落傘都是目標,只要發現他就立刻報告,及時讓部隊的大炮對空作戰。
“敵軍空襲說來就來,我看到正在指揮的連長被炸死了。”吳傳州回憶說,在朝鮮不但生存環境惡劣,生活也十分困難,很多時候上戰場大家都帶著干糧上路,所謂的干糧就是硬饅頭和餅子,渴了抓把雪咽下。
有一次部隊根據要求搶占高地,當時前面有敵人封鎖,上有敵機轟炸,時間太緊,不能吃飯喝水,大家忍饑挨餓急行軍十幾個小時,就是為了提前到達目的地截斷敵人的退路。到地方后,他和戰友們顧不上吃飯就開始挖戰壕,戰壕還沒挖好,敵人的坦克就開過來了。炸毀一輛又上來一輛,敵軍又調集飛機對部隊進行轟炸。
“敵軍經常出動飛機、坦克和火炮,集中對我們進行猛烈轟炸,但我們絕對不會退縮,機智英勇地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吳傳州一邊講述一邊用手比畫著當時戰斗的情景。
再次入伍
從1951年入朝到1958年隨部隊回國,吳傳州在朝鮮戰斗生活了7年。
吳傳州說,戰場上志愿軍與敵人拼死戰斗,很多人衣服上面都寫上名字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吳傳州記得,部隊夜間行軍都是一路小跑,餓了就吃把炒面,一夜要行軍幾十公里,因為白天不敢行軍,有敵機轟炸。
大家在前進中掉進坑里爬出來,又掉進一個坑里,再爬上來。子彈不停地從他們身邊飛過,他們連滾帶爬地前進。吳傳州回憶,剛才還說話的戰友,轉眼就犧牲在眼前,那種悲痛難以形容。
停戰后,吳傳州所在的部隊在當地建營房,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一直到1958年才回國。離開朝鮮的情景吳傳州至今都記得:原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每周都要聚在一起跳舞。可當天志愿軍走時都不愿再跳了,因為心里難過。很多人都哭了。最后在首長的要求下大家才哭著完成跳舞的任務,這一跳就是大半夜。
回國后,吳傳州隨部隊到了安陽,兩年后轉業到了海南,接著便回到老家成親生子。因為在朝鮮戰場上打過仗,村民們一致推薦吳傳州任隊長和會計。
1962年,正當吳傳州在村里干得有聲有色時接到上級通知,要求他重返部隊。吳傳州記得很清楚,當年他再次入伍,來到廣西桂林6955部隊當了一名炮兵。1963年,吳傳州光榮退伍,回到老家。
細心照顧妻子
吳傳州回到老家后,一直為村里的事忙碌著。村里有什么事他總是沖在前頭,舍小家顧大家。老人一生善良樸實,曾幫助過不少人。
熟悉吳傳州的村民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老人真不簡單,年輕時保家衛國,兩次入伍當兵,退伍后一直在家鄉搞建設,從來不搞特殊,真令人欽佩。”
“效英啊,我的老朋友來看你了,你聽到的話就眨眨眼睛。”記者采訪時,正好遇到吳傳州多年的老友前來探望他。面對植物人的妻子,吳傳州邊輕聲細語和妻子交流,邊為妻子按摩雙手。
吳傳州的妻子張效英幾年前因病成了植物人。為了不給孩子增加負擔,他就挑起了照顧妻子的重任,每天給妻子翻身、喂飯,清理大小便,從椅子上抱到床上,這些繁重的工作讓年邁的吳傳州有些吃不消,但他一直堅持著。他說,妻子跟著他吃了不少苦,他要好好侍候妻子。
閑暇之余,吳傳州也會給子孫們講述當年抗美援朝的故事,把他當年在朝鮮打仗的經歷細說一遍,這既是對往事的回憶,也是對后代進行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老人心中,這段經歷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