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丁山狂歡節品加勒比美食
摘要:原標題:諾丁山狂歡節品加勒比美食 每年8月最后一個星期日和第二天星期一,是倫敦諾丁山狂歡節。8月27日和28日,《環球時報》記者置身歐洲最大的狂歡節“諾丁山狂歡節
每年8月最后一個星期日和第二天星期一,是倫敦諾丁山狂歡節。8月27日和28日,《環球時報》記者置身歐洲最大的狂歡節“諾丁山狂歡節”,被歡樂氣氛所感染,品嘗了名不虛傳的加勒比美食。
震耳欲聾、節奏感很強的音樂,戴著各種稀奇古怪裝飾的人們,跟著花車邊走邊舞、聲勢浩大的游行隊伍……一幕幕場景不斷把諾丁山狂歡節推向高潮。作為被公認僅次于巴西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的世界第二大狂歡節,諾丁山狂歡節一直以來都充滿濃郁的加勒比風情。諾丁山狂歡節始于上世紀60年代初,原本是西印度群島移民因思鄉心切而舉辦的節日,以展示加勒比地區文化為主,當時規模很小,也不被重視,后來不斷壯大,現在諾丁山狂歡節已經成了英國文明兼容并蓄和多元文化并行綻放的一個象征。
別出心裁的面具和服裝,使人恍若置身五色斑斕的露天化裝舞會現場;鋼鼓樂隊、索加音樂(soca,源于西印度群島的流行音樂)、卡里普索歌曲(calypso,發源于加勒比南部的地方歌曲),更成為諾丁山狂歡節的靈魂。然而,身為資深吃貨,記者感受最深的,還是諾丁山狂歡節上香味可口、富有加勒比特色的各類美食。
縷縷黑煙不時升騰起來,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氣味,原來,這是加勒比人在燒烤“Jerk雞”。諾丁山狂歡節期間,附近的大街小巷,各類小食攤上,主打的幾乎都是“Jerk 雞”。《環球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原來,“Jerk”是加勒比地區,尤其牙買加等國一種富有當地特色的烹飪方式:用特制的辣椒粉等調料把雞充分腌制,再放到一種特制的鐵爐里用木炭火燒烤。看到的濃濃黑煙,就是從這里散出來的。這種烹制方式似乎對周遭的環境和空氣造成污染,但這是狂歡節,特殊情況,沒人過問。烤好的雞看上去黑乎乎的,雖然其貌不揚,但咬一口滿嘴流油,香脆無比,好吃極了。
另一種主打的佳肴是咖喱山羊肉米飯。據說,用的是擅長攀爬和跳躍的山羊的肉,把肉切成小塊,和骨頭一塊燉。除了咖喱,還會放一種名為“蘇格蘭帽子”的加勒比海辣椒,這會更加刺激味蕾。《環球時報》記者要了一份,確實很香。
烤玉米、藍山咖啡、可可水等,也是可圈可點的加勒比美食。小食攤的名字都是帶“加勒比”招牌的,比如“加勒比的味道”“加勒比天堂美食”“正宗加勒比”等等。這些小食攤的加勒比美食與音樂、舞蹈、表演等共同構成諾丁山狂歡節持久的魅力。【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黃培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環球時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