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碳纖維孵化器鍛造成雙創“高地”
摘要:原標題:把碳纖維孵化器鍛造成雙創“高地” 碳纖維生產線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眾創空間 “碳纖維產業園為入駐科研院所和產業項目提供個性化、&lsquo
碳纖維生產線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眾創空間
“碳纖維產業園為入駐科研院所和產業項目提供個性化、‘拎包入住’式的研發、辦公、生產場所以及創業咖啡吧等休閑娛樂區;提供會議室、學術交流大廳、科技成果發布大廳,在展廳中,還集中展示碳纖維發展史、入駐大學科研成果、碳纖維應用成果、未來展望等;跟進行業領軍企業投資動向,建立產業項目信息庫,強化定向招商和補產業鏈招商。”
碳纖維的應用正在加速。保時捷近日推出了一款純碳纖維增強塑料車輪,這種復合車輪重量只有8.6公斤,比鋁合金車輪輕20%,但強度卻加強了20%;本田推出了新款賽車,換裝全碳纖維車身,全車重量也大幅度降低……
“碳纖維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新材料,也是爭奪未來國際競爭優勢的基礎性材料。”山東威海碳纖維產業園辦公室主任江宜靜說,長期以來,日本、歐美等碳纖維企業憑借雄厚的技術積累和低廉的傾銷價格,一直壟斷國際市場,分別占全球市場的55%、30%;中國碳纖維企業占全球市場份額不足5%,又以低端碳纖維為主。
作為新型專業化孵化器、創新創業平臺,“打造碳纖維產業園是國內外碳纖維產業發展情況的必經之路。”江宜靜說。
建設“一平臺兩中心 一網絡兩基地”
碳纖維的含碳量超過95%,質量比金屬鋁輕,強度卻高于鋼鐵,還具耐腐蝕、耐高溫、導電導熱、屏蔽電磁等諸多優點,被業界譽為“黑色黃金”。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鄉說,從“十一五”到“十三五”, 碳纖維都作為戰略新型材料連續被列入國家五年發展規劃。經過多年研發和攻關,國產碳纖維已經成功實現了“從無到有”。并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我國碳纖維行業在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生產及下游應用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
但從全球碳纖維市場份額看,情況并不樂觀。國際碳纖維市場依然被日、美企業所壟斷,并一直在積極擴充產能規模,以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2016年,我國碳纖維國產化率和平均產能利用率均不到20%,中國碳纖維企業占全球市場份額不足,而且以低端碳纖維為主。
碳纖維行業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前期投資巨大、回收周期長,在這個行業內進行創新、創業比很多行業面臨著更多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壓力。
為了盡快推進國產碳纖維發展,整合現有平臺與資源,開展技術合作,并為入駐單位提供國內一流的碳纖維研發檢測平臺、碳纖維領域通用的專業技術設備,大幅降低企業初創成本,碳纖維產業園布局了創研與成果孵化區、碳纖維生產區、復合材料生產區、智能生活配套區四大板塊。其中,在創研與成果孵化區內搭建了創新平臺,即整合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山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在已獲批的省級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基礎上,爭創國家級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建設“一平臺、兩中心,一網絡、兩基地”,即碳纖維技術研發平臺,先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碳纖維及復合材料認證中心;產業協同創新資源網絡,創新成果孵化和轉化基地。
據介紹,碳纖維技術研發平臺等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工程對碳纖維技術進步的迫切需求,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備、工程化技術和關鍵裝備開展相關研究,增強我國碳纖維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碳纖維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并帶動其下游產品發展,建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的綜合評價體系,制定相關企業、行業標準,深化對碳纖維生產過程的研究,打造成產業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提升行業創新能力的支撐平臺。
目前,園區已成功引進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新材料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學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分中心、北京理工大學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湖南大學汽車輕量化研究中心、山東大學(威海)—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先進制造業聯合研究中心等多所處在碳纖維產業不同領域,具有業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機構。目前,部分中試車間已正式啟用,北京大學特種樹脂材料項目、兩岸環保碳纖維熱塑型復合材料項目等已簽約入駐。如上海交大聚乳酸改性材料項目,玉米淀粉為原料的改性全降解新型材料,年產值可達2億元人民幣。
瞄準最強碳纖維產業集群目標
江宜靜表示,威海市碳纖維產業園是厚植于區域特色產業優勢,瞄準行業制高點規劃打造的現代產業園區,致力于打造國內龍頭最強、平臺最高、鏈條最全的碳纖維產業集群,也列入威海市五大重點產業園區之首。
為了加快新項目的孵化和發展,進一步降低成本、擴大產能、放大核心優勢;全力提升威海拓展纖維行業龍頭地位,支持拓展纖維參與碳纖維國家標準制定,提高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重點布局了碳纖維生產區等,并在產業鏈上,形成從碳纖維、織物、預浸料到復合材料制品的生產、檢測、回收的完整產業鏈。
創新創業必須要有加速產業轉化的基礎,“威海拓展纖維經過15年的積累,為產業園建設打下良好基礎。”江宜靜說,威海拓展技術和產能發展迅速,在碳纖維技術、質量以及產能上實現飛躍:特別是在干噴濕紡技術上實現突破,產品性能達國外同級別水平國家級,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等。
通過政府引導、多方聯動,“以拓展纖維為產業龍頭、碳纖維產業園為核心載體,計劃在未來用10—15年時間,實現碳纖維產業產值從百億元到千億元的跨越。”江宜靜說。
為科研項目提供“一條龍”完整服務
江宜靜表示,碳纖維產業園作為創新創業平臺,不僅為入駐單位提供辦公場所、中介服務、資本支持、市場推廣服務以及融資上市服務等專業化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同時為科研機構的科研項目提供苗圃階段—孵化階段—加速階段—產業化聚集階段全過程完整的服務。
也就是說,產業園為入駐科研院所和產業項目提供個性化、“拎包入住”式的研發、辦公、生產場所以及創業咖啡吧等休閑娛樂區;提供會議室、學術交流大廳、科技成果發布大廳,在展廳中,還集中展示碳纖維發展史、入駐大學科研成果、碳纖維應用成果、未來展望等;跟進行業領軍企業投資動向,建立產業項目信息庫,強化定向招商和補產業鏈招商。
在孵項目在園區內就可以通過專業中試車間來實驗等,優秀的項目就可依托拓展纖維等加工區進行產業轉化,加速科技成果的應用;并通過園區國內首個碳纖維復材產業測試中心等,提供碳纖維領域通用的專業技術設備,降低企業初創成本,同時培養高水平的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發人才和技術團隊。
威海臨港區管委還成立直屬事業單位——碳纖維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對入駐的創新創業企業和項目一對一地提供推進碳纖維產業發展的管理服務工作,其中包括科技、專利、法律等服務。
與其他眾創空間略有不同的是,碳纖維產業園還緊跟威海打造智慧城市的步伐,以智慧應用和服務為核心,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吃、住、行、游等生活便利化的智能社區;集社區公共建設、醫療服務、休閑娛樂、文化活動、網絡社區管理中心、家政服務為一體的高端生活區域,為入駐的科研院所、初創企業和產業項目等提供更周到的生活服務。
下一步,產業園還將配合威海市舉辦“區域涉碳系列產品展覽洽談會”,協助拓展纖維組織召開“中國大學生高性能復合材料科技創新競賽”等行業活動,利用雙創債、創研基金等進一步為入駐項目提供全方位服務,加快打造碳纖維產業高地的步伐。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