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險遭整頓 健康險增速“急剎車”
摘要: 高速增長數年的健康險,在今年上半年表現乏力。保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保險業共實現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615.69億元,同比增長10.87%,遠低于去年同期89
高速增長數年的健康險,在今年上半年表現乏力。
保監會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保險業共實現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615.69億元,同比增長10.87%,遠低于去年同期89.37%的增速。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健康險原保險保費規模從最初的不足900億元快速增至4042億元。
健康險怎么了?
保費增長乏力
健康險是指保險公司通過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等方式對因健康原因導致的損失給付保險金的保險。
受人口老齡化加速影響,國內險企對健康險市場的發展充滿期待,專業健康險公司的數量也在增加。據統計,算上去年底批籌的瑞華健康保險,目前專業的健康險公司共7家,還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和復星聯合健康。除此之外,壽險、產險公司都有經營商業健康險的資格,目前我國有超過120家保險公司開辦了商業健康險業務。
大好形勢下,健康險保費市場為何突然增勢乏力?
記者梳理發現,幾大專業健康險公司的保費排名前五的產品中,護理保險頗多,并不乏萬能型護理險。
以昆侖健康為例,其2016年度保費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險產品為長壽寶長期護理保險、綜合補充團體醫療保險、易貸寶意外傷害保險(2015)、吉祥寶長期護理保險(A款)和金祥寧終身重大疾病保險。其中,保費位列第一的長壽寶長期護理保險與位列第三的吉祥寶長期護理保險(A款),保費分別為58.9億元、19.95億元。
再如,人保健康原保費收入排名前五的產品分別為福利雙全個人護理保險、和諧盛世城鎮職工大額補充團體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團體醫療保險(A型)、基本醫療團體醫療保險、守護專家社保補充團體醫療保險。其中,原保費排名第一的福利雙全個人護理保險全年保費收入高達128.7億元。
在分析人士看來,由于護理險頗具儲蓄功能,適合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因此中短存續期護理險一度成為諸多商業健康險公司的“寵兒”。
滬上一位精算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第二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明顯下滑,主要源于今年5月份,保監會下發了《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此外,過去,一些商業健康險公司將某些理財險產品以健康險的形式在銷售。比如,個別健康險企業將理財險包裝成了長期護理險。而隨著保監會強化“保險姓保”后,一些險企不得不大幅削減中短存續健康險以及萬能型健康險。
從規模保費增速來看,今年上半年,人保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平安健康五家險企同比增幅分別為-9.3%、-63.8%、-65.1%、198.2%、228.4%。其中,昆侖健康、和諧健康保戶投資款(絕大部分為萬能險)新增交費大幅下滑,分別為-77.4%、-96.7%。
靠互聯網自救?
與昆侖健康、和諧健康的兩位數降速相比,平安健康在2017年上半年的保費卻逆勢增加。
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平安健康原保險保費收入為9.82億元,保護投資款新增交費10.2億元;而去年全年,以上兩項數據分別為7.89億元和10.23億元。
平安健康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保費出現大幅增長,主要系該公司推出的業內首款普惠型百萬醫療險‘平安e生保’成為互聯網爆款產品。”
從行業數據看,2011年至2016年健康險保費的復合增長率超過40%。從平安健康的發展路徑看,2013年至2016年平安健康保費規模每年以超80%的速度增長,2017年上半年保費收入10.28億元,同比增長201%。平安健康表示,一切得益于該公司網銷增長,僅今年上半年網銷保費就高達5.66億元,同比增長近30倍。
有業內人士分析,當前制約我國健康險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沒有單獨的健康險費率厘定機制,產品同質化嚴重;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很難與醫療機構建立數據互通關系,這最終導致分控難和控費難。由此可見,大數據挖掘是未來健康險企業努力的方向,因為只有掌握充足的醫療健康數據,保險公司才可以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定價。
實際上,在嚴監管下,不少健康險公司都在謀求轉型。昆侖健康公司寄望于特色新產品的開發,該公司在回復《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正在積極迎接產品的轉型期,全力開發符合監管政策導向且凸顯健康保險產品特色的新產品。”
健康險業務占公司整體業務兩成的泰康在線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泰康在線于2016年3月底獲得意健險牌照后,不僅推出了門急診、住院醫療、意外醫療、重大疾病等險種,還推出了滿足兒童、成年人、女性、老年人等不同群體特定保險需求的健康險產品。在銷售渠道上依托泰康集團優勢,在公司官網、微信公眾號和第三方銷售渠道方面加大銷售力度。未來該公司會持續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過分依賴第三方平臺銷售健康險產品的企業,由于渠道手續費過高,自身盈利很有限。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