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受訪者曾遭遇“地鐵掃碼” 超3成人因此受騙
摘要: 原標題:74.7%受訪者曾遭遇“地鐵掃碼” 30.2%受訪者曾因掃碼或接受推銷而受騙漫畫:趙天奇地鐵掃碼、商品推銷、街頭乞討……公共場所常有一些現象
原標題:74.7%受訪者曾遭遇“地鐵掃碼” 30.2%受訪者曾因掃碼或接受推銷而受騙
漫畫:趙天奇
地鐵掃碼、商品推銷、街頭乞討……公共場所常有一些現象打擾到我們正常的生活,如果警惕性不高,甚至有上當受騙的風險。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74.7%的受訪者曾在地鐵上被請求掃碼。
“在地鐵上請別人掃碼的,大多是微商或推銷App產品。”在北京做培訓工作的秦勤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鐵,曾多次遭遇“地鐵掃碼”。她表示,起初自己會出于好奇掃一掃,“但次數多了之后,逐漸沒了耐心,也擔心個人信息泄露,所以會直接拒絕”。
其他給人們生活造成困擾或騷擾的現象還有:房地產推銷(52.9%)、發傳單(51.7%)、街頭健身房或游泳館推銷(49.8%)、乞討(42.6%)和街頭賣藝(32.7%)等。
“遭到拒絕后,有些人會很禮貌地離開,也有人不輕易作罷,一直糾纏著不放。”秦勤對“地鐵掃碼”本身并不反感,“但如果反復糾纏,就很容易讓人惱火”。
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研一的陳晟(化名)也有過相同的困擾。“我曾在中關村的街頭遇到某個英語培訓機構的銷售人員,即使我明確表示不需要英語培訓,他還是跟著我在大街上走了100多米”。
遇到此類騷擾,38.5%的受訪者通常選擇不予理睬,24.4%的受訪者會耐心了解情況后再決定,19.7%的受訪者會盡可能提供幫助,7.9%的受訪者會選擇打電話報警,7.6%的受訪者會規勸對方停止騷擾行為。
“現在每個人的手機里都有很多私密信息,隨意在外面‘掃碼’,很容易就會被不法分子盜取個人信息。”秦勤說。
數據表明,30.2%的受訪者曾因掃碼或接受推銷而上當受騙,其中5.0%的受訪者有過很多次,25.2%的受訪者有過一兩次。
“現在騙子太多,即使遇到真的有困難的人,也不敢輕易相信了。”60后北京市民王學鋒說。
為治理公共場所的騷擾行為,54.1%的受訪者建議加大懲處力度;50.1%的受訪者建議加大巡邏力度;41.1%的受訪者覺得應以驅散、監管為主,不宜處罰過重;32.7%的受訪者建議開通街頭騷擾的“報警專線”;31.4%的受訪者希望對相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并提供適當幫助;23.6%的受訪者建議完善相關問題處理流程和制度。
受訪者中,00后占1.0%,90后占20.2%,80后占53.8%,70后占18.8%,60后占5.3%。(實習生 崔艷宇)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