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校不只為加速科研成果“變現”
摘要:原標題:新高校不只為加速科研成果“變現” 山東省科學院科研人員對標準樣品進行分析與純化。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將新聞進行到底 本報記者 王延斌
山東省科學院科研人員對標準樣品進行分析與純化。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將新聞進行到底
本報記者 王延斌
試想一下,將一家以理論研究為主的大學與擅長應用研究與工藝研究的科研院所合并,會產生何種化學反應?
萬千期待中,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領導干部會議日前召開,標志著由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組建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科技日報記者就相關各方進行了采訪。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任督二脈”
作為山東省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山東省科學院的雄厚底蘊有目共睹:其科研分支遍布濟南、青島、濟寧、臨沂、菏澤五市,資產總額20余億元,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近千(臺)套。同時,在其19個國家級平臺的基礎上,每年動輒四五億元的研發經費讓其走到了國內地方科研院所的前列。齊魯工業大學雖然偏理論研究,但其生物工程、造紙、食品科學工程等學科在省內排名前列,培養了大批行業英才。有人戲稱,“山東成百上千的造紙廠和釀酒廠的廠長,八成以上都畢業于齊魯工大”。
“雙方‘聯姻’,能讓更多的科研專家走出研究室,走進大學、企業;讓更多高校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研究室,走近高端專家,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任督二脈’。”在觀察人士、英國智能傳感器系統(ISS)公司運營總經理、英國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寧雅農看來,山東省科學院有強大的專家團隊,其中不乏大量的海外引進人才和特聘專家,將其作為師資力量投入到新工大中;而齊魯工大有生源,雙方共同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對于后者的人才儲備大有裨益。
那么,院校合并,初衷在哪里?合并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挑戰?承載了哪些“重托”?前景如何?
“2016年山東全年生產總值6.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6%。”這是今年年初,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的GDP數據,縱向看上去“穩中求進”,但橫向比較卻讓人高興不起來:在全國層面,廣東、江蘇、山東仍位于“前三甲”,但與排名前二者相比,山東被落在后面,且有擴大趨向——2017年上半年,廣東、江蘇晉升“四萬億俱樂部”成員,山東則沒有入圍。
“為什么山東會被落下?”尋找差距,山東省決策層有些比較一致的意見,那就是高科技產業的增速相對較慢。再往下深究,他們發現:山東現有的科教資源并不能支撐其又好又快發展。《2016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顯示:相比較經濟增長較快、高科技產業迅速的江蘇省十一所211高校,山東省211高校不超過五所。
“我省高等教育發展存在大而不強、山多峰少問題;同時,作為工業大省,沒有一所以‘工業’命名的高水平大學。”在“為什么要進行科教融合”的問題上,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認為,通過整合原齊魯工大和原省科學院的教育科技資源,匯聚形成山東省主要工業學科領域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優勢,支撐該省新舊動能轉換。
院校合并18年 成功案例不在少數
這兩年在山東省,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并不是院校合并的首次嘗試。
去年11月3日,山東省內燃機研究所整建制并入山東交通學院,成為省內首個與高校全面合并的科研院所。合并后,該研究所不再轉企改革,原64名在職人員納入該校人員控制總量管理,研究所資產、債權債務也一并劃轉學校。合并后,雙方將進行內燃機(機械、自動化等領域)碩士點建設,還將建設內燃機及汽車零部件技術研發等科研平臺。
山東省交通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雙方共建的共贏之處,主要體現在學生培養方面,科研院所有水平較高的專家,但沒有學位點;高校有學位點和招生指標,但在科研實踐水平上又相對較弱。也有業內專家表示,大學的科研成果成熟度不及科研院所,有時達不到企業要求,整合后也有利于克服這一弊端,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變現”。
雖然前有先例,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要肩負的任務不止于此。因為將兩個實力相當、各具特色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整合,在山東省內乃至全國還屬全新探索。在此意義上,這個新高校還擔負著體制機制創新的使命。
方向確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適的道路。那么,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下步棋將怎么走?
一所大學兩塊牌子如何優勢互補
“校領導正在調研、熟悉各方情況。”面對記者的詢問,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山東省政府的相關文件,撤銷原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的建制,其編制、人員、資產債權債務整體劃入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同時保留山東省科學院牌子。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為省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由山東省政府領導,山東省教育廳主管。在關鍵的人事安排上,原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英龍任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原齊魯工業大學校長陳嘉川任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校長(院長)、黨委副書記。
一所大學兩塊牌子,如何實現優勢互補、完美整合?記者了解到,雙方人員、平臺、經費不會簡單地合并,而是在維持原有教育和科研體系穩定高效運行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要各取所需。而所有工作的“牛鼻子”,就是人才——要實現建設一流大學(科學院)的目標,還得依靠一流人才的支撐。
目前,除現有學科專業外,該校有5個博士學位點和18個碩士學位點正在申請,如果順利,明年招生時考生或許就能報考這些新的專業方向,這也將終結該校沒有博士學位點的歷史。眼下,培育優秀的教師隊伍和科研人員,同時引入外部高層次領軍人才已成為該校的當務之急。
這也符合山東省政府推動“院校合并”的初衷:爭取用10年左右建成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工業大學,整體辦學水平位居國內工科大學前十位,其優勢學科輕工、食品、材料、機械、電子信息等學科領域進入國內一流、世界先進學科行列。
“一加一能否大于二”考驗雙方智慧
一波波的院校合并浪潮中,參與者或得意、或失意,各種收獲取決于參與者的協同智慧和磨合程度。
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醒要注意院校合并后的學術評價問題。他認為,綜合性大學通常采用重科研、重論文的學術評價機制,把管理理工科的傳統思維“套用”在管理醫學專業上,容易導致醫學院師生忙于應付科研與論文,臨床實踐能力下降。
綜合性大學的學院一般都是大學的二級單位,對外不具有法人地位,但是醫學院的教學性質決定它必須有附屬醫院。作為醫學院教學的組成部分,將附屬醫院納入醫學院的管理和控制范圍內就很重要。有鑒于此,籌建的齊魯醫科大學就將山東省醫科院、山東省立醫院、泰山醫科院納入其中。
據了解,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合并后雖然稱為上海交大醫學院,但是整個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體制組織機構原封不動,仍舊保留其教學醫院,如瑞金醫院、仁濟醫院等作為附屬醫院,其結果是在教學、臨床和科研方面都保持平衡、未受到任何影響。
這個成功實踐對合并后的高校有參考意義。也因為此,合并后的齊魯工業大學仍保留著山東省科學院的牌子。有觀察人士告訴記者,“有效整合是院校合并能否成功融合的關鍵,要真正實現‘1+1>2’的協同效應,需要循序轉型、穩步提升,通過不斷積累經驗摸索路子”。
如何有效整合,采用何種具體的管理方式,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新一屆領導班子正在制定高水平整合方案和中長期發展規劃。
“早在今年高考結束后,我校2017級招生工作已開始以新工大的身份進行。從總招生計劃來看,今年的本科招生計劃共6930人,比去年多了200余人,而且今年不再招收專科學生。”原齊魯工大招生辦有關負責人的這句話透露了新工大帶來的利好。
而據記者了解,換了新身份的山東省科學院也利用新牌子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前來工作。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