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饑餓營銷”為哪般
摘要: “秒殺”“專屬”“定制”……這些在商場購物中常見的詞匯,如今在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也漸漸為投資者所熟知。家住北京市的賀女
“秒殺”“專屬”“定制”……這些在商場購物中常見的詞匯,如今在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也漸漸為投資者所熟知。
家住北京市的賀女士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忠實“粉絲”,在她看來,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高、收益也相對不錯,作為老客戶,時不時還能搶到收益率更高的“老客戶專屬”產品。但讓她略感遺憾的是,并不是每次都能搶到“專屬”類產品。賀女士告訴記者,最近某銀行推出的“秒殺”產品,限量供應,性價比高,很快就一搶而空了,自己常常搶不到。
為何商業銀行會開啟“饑餓營銷”?“自2017年初央行MPA考核對表外業務增速進行限制,以及對同業理財業務進行規范后,同業理財規模大幅下滑,負債端結構調整成為大多數銀行2017年的重要任務。”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隨著銀行零售端資源投入的增加,零售理財規模迅速擴大,零售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在此前提下,銀行拓展吸引客戶的手段在所難免。
“銀行理財產品‘饑餓營銷’的實質,是通過對產品供求雙方的調整,從而影響產品的銷售價格,最終實現宣傳及贏利的目的。”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通過“饑餓營銷”,銀行營造出一種投資者爭相搶購、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激發投資者的消費欲望。銀行推出此類產品主要出于兩個目的:一是宣傳造勢,提高關注度。通過“秒殺”等宣傳手段,投資者爭相搶購,持續關注,能起到很好的推廣宣傳效果。二是招攬客戶,拓寬客戶源。如面向新顧客推出的專屬理財產品,目標是吸引新顧客,拓展銀行業務規模。
值得關注的是,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各類優惠條件,避免盲目跟風投資。董希淼提醒,針對“秒殺”類理財產品,投資者往往出現在尚未摸清理財產品的詳細情況時,就盲目投資的現象,容易掉入“理財陷阱”。“部分理財產品的各種優惠條件往往只是宣傳噱頭,其本質與市場中的現有產品并無太大差別,達到預期效果后,其實際投資收益也將回歸正常水平。”董希淼說。
對投資者而言,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如何才能從銀行身上薅到“真羊毛”呢?對此,浙商銀行個人銀行部總經理陶嶸表示:“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首先應考慮自己的風險偏好、投資偏好以及可投資的時長等;其次,需要考慮理財產品收益率、風險程度等。只有自己的需求與理財產品相匹配,才能薅到‘真羊毛’。”
具體來看,陶嶸建議投資者要學會“四看”:一看理財產品募集期長短和資金收益;二看理財產品期限和年化收益率;三看理財到期資金返還時間長短;四看理財資金閑置期間的投資收益。
董希淼同樣表示,銀行理財產品不存在絕對的優劣之分,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挑選適合的理財產品,投資者需要從兩方面做好準備:一方面,投資者需要明確自身需求,應對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及今后的資金使用情況有清晰的認識,并制定合理的投資預期與目標;另一方面,投資者需要摸清理財產品性質,通過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及合同,或咨詢銀行工作人員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理財產品的風險及收益情況,摸清不同理財產品的具體特征。“做好這兩方面準備后,挑選合適的理財產品就是將自身的需求與理財產品特征進行匹配,尋找最佳投資方案。想在銀行理財產品中薅到‘真羊毛’,投資者挑選最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產品才是關鍵。”董希淼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