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保護山地旅游中的文化多樣性
摘要:原標題:努力保護山地旅游中的文化多樣性山地旅游在中國方興未艾,隨著大量貧困人口居住的山村成為人們新的旅游目的地,山地旅游與扶貧脫貧便走到了歷史的交匯點。那么,如
山地旅游在中國方興未艾,隨著大量貧困人口居住的山村成為人們新的旅游目的地,山地旅游與扶貧脫貧便走到了歷史的交匯點。那么,如何在“綠水青山”中挖掘“金山銀山”,來聽聽正在貴州興義召開的2017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上的外國專家怎么說?
“無論在什么地方,一個游客在山村里所進行的消費,不應該被視為一次性的消費,他在餐廳、紀念品商店里所花的錢事實上會帶來連鎖反應,在其他企業和行業創造效益。”世界旅游組織榮譽秘書長弗蘭西斯科·弗朗加利認為,由旅游產業帶來的乘數效應,對于地形比較封閉的山區而言意義尤其重大,因為地形封閉,這種效益的外流不太容易,很容易留在山區。
“貧困山區要強化旅游業和其他的經濟行業的聯系,同時讓旅游業所創造的財富外溢或者流失最小化,這兩點是成功發展山地旅游的關鍵抓手。”弗蘭西斯科·弗朗加利說。
因為地形的原因,山區的居民能夠保留較為獨特的區域文化特征,包括飲食、語言、娛樂等,這種文化的多樣性是一個旅游的亮點。在弗蘭西斯科·弗朗加利看來,文化多樣性與山地自然環境一樣,是山地旅游得以發展的兩大資源。“這兩方面都要非常努力的保護。”
亞洲洞穴聯合會主席艾克·哈利約諾說,在印尼和中國這樣的東盟國家都存在相同的問題,當地的喀斯特地區往往是貧困比較集中的地區,而作為山地旅游資源喀斯特地貌也是比較脆弱的。艾克·哈利約諾建議,應爭取讓喀斯特地區的景觀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在對環境進行充分檢測的前提下,做好喀斯特地區地表景觀和巖洞景觀的呈現,在增加娛樂內容的同時,更要進行有效保護。另外,艾克·哈利約諾提醒,山地旅游中的戶外項目要有安全流程、安全標準程序,要重視相關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
來自新西蘭的布倫達·陶希認為,山地旅游產業的發展要跟原住民合作,景區建設要充分聽取當地人的意見。“因為這是他們的家園,山地旅游將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充分合作,才能達到山區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2016年9月舉行的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上,《國際山地旅游減貧宣言》發布。《宣言》提出,山地旅游是創造體面就業、增加就業、消除貧困和促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減貧是發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使命和美好愿景。(記者 盧志佳 周遠鋼)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