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黨員汪一綏的精彩人生
摘要:□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王有震 文/圖他已95歲,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以刻字為生,戰爭年代,他曾為共產黨游擊隊刻過公章。為了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
□晚報記者 王瑩 通訊員 王有震 文/圖
他已95歲,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以刻字為生,戰爭年代,他曾為共產黨游擊隊刻過公章。為了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他一共向黨組織遞交了5次入黨申請書,終于在他80歲時實現了入黨夙愿。他是當地有名的“象棋王”,多次被評為縣鎮“象棋冠軍”,還被授予“省體育道德風尚運動員”“市老年象棋冠軍”等殊榮。他85歲學會了用電腦刻字,90歲學會了上網,經常關心國內外大事,閱讀黨報黨刊,還力所能及地做善事。
他,就是河南老區泌陽縣馬谷田鎮黃莊村農民黨員汪一綏。
耳不聾眼不花的汪一綏。
汪一綏在上網。
魂牽夢繞共產黨
小時候,汪一綏在上學路上,撿到一枚印章。當時,他不知道印章是什么。引起他興趣的,是那個方塊上的字都是反的,而往紙上一按,出來的字都是正的。
汪一綏開始搗鼓著學刻章。誰也沒有發現他在做什么,直到有一天他樂哈哈地將刻有老師姓名的一枚小木章送給老師時,老師才發現,自己的學生還有這能耐。
汪一綏會刻章的消息不脛而走。1942年一個深秋的夜晚,汪一綏在自家的小攤前照料生意。突然過來兩個人,領頭的那個人笑著問:“你叫汪一綏吧,會刻章?”汪一綏不知來人何意,沒做聲。那人壓低聲音說:“我們是共產黨員,想讓你幫我們刻一個公章。”不知為什么“共產黨”這3個字使汪一綏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他點頭同意了。
那天夜晚,他跟著那兩個陌生人走了10多公里山路,在一個山坳的茅草屋里,借著豆大的燈光,按要求為共產黨刻下了第一枚印章。第二天,兩個陌生人又來了。這次,他們什么也沒說,放下一袋米就走了。汪一綏解開袋子,抓一把雪白的大米,心里熱乎乎的:“共產黨員是好人,我也要加入共產黨。”
一生遞交了5次入黨申請書
汪一綏對黨的信念堅定不移,一生中先后5次表達入黨的愿望。
解放后,讀過私塾的汪一綏被馬谷田區任命為馬道鄉財糧助理。1950年12月,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汪一綏便寫了一份入黨申請書,鄭重地交給了領導。后來,黨組織研究新黨員名單時,領導在外地學習,使他錯過了這次入黨機會。
兩年后,汪一綏被調到泌陽縣政府任財委統計員,此后又調至梅林區任統計干事。
1954年5月,組織派他到南陽學習。在南陽市新華書店,汪一綏的視線被《共產黨宣言》吸引住了。他第一次看到寫共產黨的書,就讓售貨員給他拿了一本。售貨員看他認真的樣子,告訴他,書店里有兩套《資本論》,是地委領導預定的,這本書是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寫的,你要是想了解共產主義理論,這套書是必須要讀的。
汪一綏不假思索地掏出口袋里所有錢,把《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都買了下來。他決心讀懂共產黨的書,先從思想上入黨。
憑著一本字典,汪一綏一有空閑就坐在屋里啃《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通過閱讀,他知道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也明白了窮人要翻身,就必須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道理;更明白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全人類走向平等、富強的理想目標。要實現這個理想,只有共產黨人才能做得到。
1956年,汪一綏再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等啊等,可是,直到與他同時交入黨申請書的同志,填寫了入黨志愿書時,他才發現自己再次站在黨的大門之外。是自己條件不合格還是自己表現不突出?很久一段時間后,才有人告訴他,原因是他私下刻章,掙了不該掙的錢。
妻子彭玉枝知道后,鼓勵他不要灰心,這次入不上黨,說明自己條件還不夠,只要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入黨的。
1973年4月24日,彭玉枝因患癌癥而不治身亡。臨終前,她拉著汪一綏的手,流著淚說:“有兩件事,我放心不下:孩子小,你一個人要吃苦了;咱結婚時我就要求入黨,我這輩子是沒機會了,你可不能像我這樣……”汪一綏使勁向妻子點點頭,說:“我記住了,記住了。”
1979年春, 55歲的汪一綏第三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但是,他仍未能如愿。組織派人和他談話,說這次重點解決在職干部入黨問題,只要嚴格按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入黨有的是機會。
1995年11月15日,汪一綏的女兒汪芝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汪一綏在為女兒高興的同時,又難過起來:“你媽臨死時還掛念著我入黨的事,如今你都入了黨,我還……”汪芝笑了:“你不是一直在努力嘛,條件成熟了,女兒會幫助你的。”
1997年,75歲的王一綏向黨組織遞交了第四份入黨申請書。村黨支部一班人很感動,但是,考慮到汪一綏年事已高,外出培訓不便,暫時沒有安排他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
后來,汪一綏知道了真相。我老了,老了就不能入黨了嗎?從那時起,汪一綏開始做“不服老”的事兒:
通往馬谷田鎮一小的路沒有修水泥路,一下雨就成了泥漿。每逢下雨,汪一綏就撿磚頭、瓦塊去墊路;鎮政府的排水溝,經常被垃圾堵死,每到這時,汪一綏便扛著鐵锨,疏通排水溝;每天早晨,在出攤之前,他抱著掃帚,把大街掃得干干凈凈。鎮里號召黨員干部為公益事業捐款,他一聽便走上前去……
2000年春節剛過,他拿著一份寫了10頁長的入黨申請書,第五次找到黨組織。黃莊村黨支部書記十分感動,當年就把他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老人守候了半個多世紀的夢想終于實現了。2002年6月26日,在中國共產黨喜迎81歲生日之際,汪一綏在鮮艷的黨旗下舉起右手,含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后來,在汪一綏的模范帶動下,在家務農的二兒子汪君入了黨、當兵的小兒子汪斌和外孫子徐航在部隊也相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采訪札記
積德行善 深受愛戴
□王瑩
采訪時,記者得知,汪一綏這輩子以刻章和染布為生,刻出的印章字正方圓,染出來的布料深邃而不變色,深受當地百姓的歡迎,生意一直很好。開染坊染布是他早年從事的行業,就是把手工織出來的白布染成黑藍等顏色,剪裁后再做成衣服穿。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汪一綏感到手工刻章太慢,不適應新形勢。85歲時,他花8000多元錢購回一臺電腦和一臺激光刻字機,拜正在讀初中的小孫子為師,學習用漢語拼音輸入法打字,很快就學會了用電腦刻印章。90歲那年,汪一綏老人還學會了上互聯網,瀏覽新聞,關心國內外大事。
為了緊跟時代,他還年年訂閱《河南日報》《黨的生活》《老人春秋》《駐馬店日報》等黨報黨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常說,3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我是個黨員,要永志不忘黨恩,要把余熱獻給黨,就要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跟黨走。”汪一綏說。
汪一綏老人畢生唯一的業余愛好就是下象棋。刻字之余,他總要與老少爺們下幾盤,卻很少輸棋,有時還到縣城找棋友去玩,殺上幾盤。前些年,聽說哪里有象棋高手,汪一綏便騎上輕便摩托車,不遠幾十里登門拜訪。在交流切磋中,他的棋藝漸長。于是,他的名字在泌陽縣不脛而走,成為享譽一方的“棋王”。
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他數十次獲得縣、鎮“象棋冠軍”。2003年,他獲得市“首屆老年人運動會中國象棋冠軍”稱號,并榮獲“全市體育道德風尚獎”,被評為河南省第九屆老年人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運動員”。
如今,汪一綏兒孫滿堂,在家頤養天年。汪一綏的生活雖然簡樸平淡,但他以一個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積德行善,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人,深受百姓的愛戴。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