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
摘要:我國發布多項新政 多國宣布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新能源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周刊記者 萬華翼7月6日,法國宣布將在2040年前禁止銷售柴油和汽油汽車。挪威也宣布,2025年前禁止
我國發布多項新政 多國宣布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
新能源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
□周刊記者 萬華翼
7月6日,法國宣布將在2040年前禁止銷售柴油和汽油汽車。挪威也宣布,2025年前禁止銷售化石燃料汽車。7月26日,英國政府宣布將于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車,屆時市場上只允許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環保車輛銷售。7月28日,特斯拉在美國加州舉行Mod-el3首批30輛的交車儀式,標志著特斯拉電動車開始走向大眾化。中國更是從新能源政策補貼,到推行汽車車企雙積分政策,倒逼車企改變自身發展新能源汽車。那些看起來科技范兒十足的新能源汽車,離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近。
宣布禁售
英法等國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7月6日,法國宣布到2040年將禁止銷售柴油和汽油汽車,將大力促進電動汽車發展。繼法國之后,近日英國也宣布禁止使用汽油柴油汽車法案,將在2040年禁止銷售和購買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屆時市場上將只允許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環保車輛銷售。
另據外媒消息,荷蘭勞工黨公開提案,要求從2025年開始禁止在荷蘭本國銷售傳統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從而確保在2025年之后所有新車都是新能源汽車。
印度作為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曾對外表示,到2030年只賣電動汽車,全面停止以石油燃料為動力的車輛銷售。
除以上幾個國家外,挪威奧斯陸計劃到2019年全面禁止私家車。荷蘭鹿特丹2016年1月開始禁止駕駛2001年生產的柴油汽車以及1992年前生產的所有汽車……由此不難看出,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將成為汽車行業的必由之路。
多措并舉 我國促新能源汽車做大做強
我國雖然沒有提出禁售燃油車,但從政策補貼到雙積分政策,多措并舉發展新能源汽車。
6月13日,國務院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提出2018年~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在8%、10%、12%,如果積分不達標又未抵償負積分,車企將面臨被暫停申報汽車目錄、停止部分傳統汽車車型生產或進口的處罰。業內人士指出,該政策制定初衷,便是保證中國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可達200萬輛。
雙積分制的確定,意味著汽車企業必須能夠生產銷售足夠量的新能源汽車,否則只能購買其他企業的新能源汽車以保證積分,或削減自身傳統燃油汽車產量。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上半年,傳統乘用車產量為1127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生產21.2萬輛,如果按照2018年新能源積分8%比例來算,新能源積分實際需要90.2萬輛,這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缺口巨大。在新能源積分“供不應求”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含金量”也水漲船高。
不好充電 續航里程是個大問題
近日,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車主對新能源車的看法,多數車主認為只要是電動的就是新能源車。其實除了純電動汽車外,混動汽車和插電混動車也屬于新能源車范疇。據記者了解,合資品牌所推的新能源汽車大多以油電混合為動力來源,而國產自主品牌則更傾向于純電動汽車。目前,一些合資中級車型推出的有混動車型,外觀上幾乎和燃油版車型一模一樣,只是多了電動模塊,油耗更低,噪音也更小,但整車價格高。
車主張先生告訴記者,當初選擇買混動車而沒有買純電動車就是因為考慮到充電問題。通常汽油車加滿一箱油可以跑五六百公里,而純電動汽車續航能力超過400公里的少之又少。高昂的售價也不是普通百姓能負擔的。以我國現在的技術,還不能量產價格低廉并且續航里程足夠長的純電動車型。另外,充電站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也讓電動汽車的使用很不方便。
據了解,河南省政府辦公廳6月23日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表示,到2020年,河南省將建成城市充換電站15座,移動充換電站(車)10座,公共充電樁8000個,滿足35萬輛左右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同時,利用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服務區建設城際快充站,實現省內城際快充網絡全覆蓋,滿足新能源汽車城際出行需求。只有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時心里才有底。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