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發現】共享單車新規,帶來哪些變化?
摘要: 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8月3日發布《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城市共享單車市場定位和發展方向作出明確規范。這是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出現快
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8月3日發布《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城市共享單車市場定位和發展方向作出明確規范。
這是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出現快速發展以來,中央部門首次在較高層面對一個新興市場業態作出規范性指導,一方面可以為共享單車的未來發展劃定框架,另一方面也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為政府未來的市場管理創新樹立了一個重要范本。
那么,這些新規對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對企業的發展又將會有哪些影響?
使用共享單車更安全放心
共享單車之所以受到大眾的歡迎,是因為解決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但最近發生的北京31歲馮先生和廈門的市民租用共享單車下坡時剎車失靈摔傷,11歲男孩騎共享單車被撞身亡等案件,加深了大家對共享單車使用安全的擔憂。
對此,《指導意見》提高了對共享單車安全性的要求,要求運營企業需對用戶注冊使用實行實名制管理為用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禁止向未滿12歲兒童提供服務等。
共享企業紛紛采取了行動。針對用戶的人身保險,ofo表示為每位規范用車的用戶購買了最高賠償50萬元的意外傷害險,哈羅單車則提供了產品責任險和用戶騎行意外險。
而對于最受關注的兒童騎行的安全問題,哈羅單車對12歲以下兒童禁騎設定包括人工審核和數據庫審核的“三級保護屏障”;而小藍單車則通過“天眼系統”逐步實現算法管理替代人工運營,最大可能避免完全依賴人工運營所帶來的負面隱患。
共享單車不能再“霸占”人行道
如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共享單車可謂是“五彩斑斕”,越來越多的企業想在“共享單車”的碗里分一勺羹。市場上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多,但停車點又相對稀缺,很多自行車都被停在了人行道上,反而給許多行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之后,這種情況將會得到改觀。
《指導意見》的新規中明確提到,要積極推進自行車道建設,完善道路標志標線,糾正占用非機動車道等違法行為,保障自行車通行條件。各城市可根據城市特點和公眾出行需求,研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車輛投放機制和共享單車停放區域。
對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和路段,可制定負面清單實行禁停管理。目前,不少地區或街道已實施禁行政策,如北京南鑼鼓巷主街、中關村創業大街等都禁止共享單車駛入。據媒體報道,武漢也有高校禁止共享單車駛入。
對押金實現全方位監管
自從共享單車問世,對于押金的爭論就一直存在。之前就一直有許多消費者吐槽共享單車押金太高、收費標準不明確、退押金過程不順利等。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南京“町町單車”運營方人去樓空,上千用戶押金無法退還。一時間,又引發了對共享單車押金的討論。
公眾交付的押金安全誰來管?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采取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賃服務,企業已收取押金或者預付資金的,要在注冊地設立專用賬戶,實行??顚S?,完善退還制度。
對此,ofo強調對用戶押金采取嚴格的“托管”而非“監管”模式,表示“監管”是第三方監控資金流,而“托管”則是直接由銀行確定使用目的,ofo無權動用資金。
目前,ofo、優拜等10個接入芝麻信用的共享單車可以在部分城市芝麻信用分免押金騎行。昨天,摩拜在成都、天津和杭州通過微信小程序試行新注冊用戶每周5次的免押金騎行。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通過信用積分免押金或許會成為趨勢。
新科技加持增強智能化調度
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有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近70家,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累計服務超過15億人次。這么對的共享單車,對企業的運營能力形成了挑戰,促使企業研發科技、加強調度能力。
《指導意見》提出“充分利用車輛衛星定位、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加強對所屬車輛的經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推廣應用電子圍欄等技術,有效規范用戶停車行為”。共享單車企業都在嘗試探索新的技術或方式提升運營效率。
例如小藍單車已經和“北斗”“千尋”等合作,采用“亞米級定位技術”進行衛星定位,拓展共享單車精細化運營管理方案;而ofo小黃車則配合試點電子圍欄技術,探索“正面清單+負面清單”的電子圍欄管理模式;摩拜目前已在北上廣深等全國數十個城市部署超過4000個“摩拜單車智能停車點”,實時監控智能停車點停車信息,并對規范停車的用戶進行獎勵。
從無序擴張到精細化競爭
有分析人士認為,文件的出臺,將使得共享單車行業由目前相對的無序擴張的階段向精細化競爭階段逐漸過渡。政策方面的明確利好將為共享單車行業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以安全為重心的規范和監管政策將考驗各家共享單車企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產業鏈整合等方面的能力,并可能將在此基礎上實現優勝劣汰。
文/李秋旸 姜玉珠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